一辆指导价为43.56万元的宝马520Li 2014典雅型轿车,在网上的最低报价可以达到7折。这种超低折扣与汽车厂家品牌授权渠道4S店的真实价格相去甚远,其背后到底隐藏着何种“猫腻”?据相关机构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网络低折扣多数为价格“陷阱”。
眼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汽车销售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网络上“虚假”的汽车报价也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区分真伪。刚刚购买新车的张女士说,“消费者买车都是希望越便宜越好,买车之前也会在网上先查询一下价格,过于优惠的价格,到真正购车时会发现几乎都是骗人的,不但浪费精力还有种被蒙骗的感觉,并且虚假信息看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活动优惠,哪个是骗人的,为购车带来极大困扰。”
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汽车价格,不难发现,同一款车型,报价五花八门,价格也相差甚远。根据NBD汽车调查发现,7折的宝马5系、6.8折的奥迪Q5等超低折扣的网络报价,多数不可信。网络“虚假报价”大致分为几类:一是直接欺骗消费者,诱使消费者到店再告知真实价格;二是,将优惠价格与其他附加条件捆绑在一起,强制消费者进行其他项目的消费,比如必须参与以旧换新的活动;必须在店捆绑购买价值达数万元不等的礼包;强制采取分期付款的支付方式,有的店铺优惠甚至要求购买人或直系亲属工作单位为世界500强才能享受;还有就是排放标准已经不符合当地要求,购车之后无法在当地上牌。
一家汽车垂直类网站的相关人士在接受NBD汽车采访时表示,他们也已经采取很多管控措施,严厉打击经销商的“虚假报价”。但目前来看,由于参与网上报价的经销商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汽车网站参与其中,在利益的驱使下,“虚假”报价成为一种屡禁不止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实际上对于消费者、经销商、汽车厂商来说都构成了利益损害。据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