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二:
改用了小透析器
怎么还收大透析器的钱?
这个月初,徐先生结完账,回家一看,发现有问题。“冬至那天,瞿医生把方案改了,当天我改成用126块的透析器(FX80),但账单上还是写着收146块钱的那种。”
周三当天,我们找到了科室收费的工作人员,她调出了12月21日当天的资料。
原来,电脑里存着两份档案,一份是患者所用的药物、医用耗材等,另一份则是相对应的收费记录。12月21日冬至那天,徐先生两份档案的记录,的确对不上。
也就是说,钱的确多收了。
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钱报记者了解到,透析病人往往是先记账,再做透析。拿徐先生来说,他是晚上7点到12点做透析,但当天的费用在下午4点的时候已先结算了。
按照瞿医生的说法,方案是临时改的,收费的人跟透析现场的护士不是同一人。“晚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做血透,有100多个人在这里,多少事情叫来叫去,就一个医生,有时是管不过来。”
瞿医生提出,多收的20块钱,他和护士私下拿钱补偿徐先生。
疑问三:
明明没用过的针
为什么账单上收了钱?
徐先生有些懊恼,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医院收错费的问题。
去年2月到8月的账单上,记录他一共使用56针防血栓的注射液——克赛。而实际上,他当时一直使用的是医院里的自制剂,是免费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我比别的尿毒症患者,每个月要多花200多块钱。8月份一查,发现这个药我没用过。”后来,徐先生通过医院反交易的办法,跑了很多趟,总算把这笔钱补了回来。
可药、账对不牢,医院为何持续六个月都没发现?
瞿医生解释,“血透室查房的医生三班倒,每天都不一样,有的医生仔细一点,有的粗心一点。也不知道谁,把我电脑里的记录又改掉了。医生习惯照着电脑里的方案,一成不变开下去,所以没发现。”
吃了一次亏,去年下半年以来,徐先生养成了每个月核对账单的习惯。
他发现,11月份账单又出错了:49.5块的左卡尼汀针(可益能)多开了一针。
徐先生心里不痛快,“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因为长期患有肾病,花了200多万元,他至今未婚,杭州的房子也是租的。两年前患上尿毒症,身体也不吃消再出去跑业务,目前正在排队等移植,也交了几万块钱的押金,经济压力挺大的。
他说,血透室里很多病人,看病的钱都是七拼八凑筹来的。“我现在还有钱看病,等到没钱了,哪怕50块钱都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