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休闲时间玩手机游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1月18日发布消费提示称,当前手机游戏纠纷成为新的消费投诉热点,眼下正值寒假期间,学生玩手机游戏需控制时间。
2016年年初,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一款某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销售的手机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李先生发现该游戏存在很多设计问题,便向该公司提出退出游戏,并把剩余的装备、游玩次数等以等同的钱款退还,遭到拒绝。
北京市消协发现,随着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手机游戏纠纷也成为新的消费投诉热点。
首先是取证难。手机游戏以手机为载体,涉及的消费往往都是虚拟化游戏中的装备、血液、粮食等,如何取证就成为摆在消费者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即使消费者第一时间进行了截屏,保留了相关证据,如果游戏公司拒绝承认,如何公证截屏又是一大问题。
其次是霸王条款。游戏公司拟定的明显有失公平、不对等的霸王格式条款并不会在手机界面上显示。当消费者提出退款时,游戏公司以当初与消费者有约定,一旦成为玩家,概不退款为由,拒绝退款。
此外,手机游戏对于未成年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大,而许多游戏开发与销售公司却没有在游戏中列出正确引导未成年消费者进行手机游戏玩耍的相关界面与条目,家长往往忽视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手机游戏的管理,导致其因沉迷于手机游戏而耽误学业者。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尤其是保护未成年消费者的健康成长,北京市消协建议: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游戏时,要理性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手机游戏,尤其是未成年消费者更需要家长们来帮助选择游戏,控制每日游戏的时间。同时,参与游戏前要先核对游戏开发与销售公司的资质,购买游戏后,保留好交易凭证,例如电子缴费凭证、交易截屏,一旦发生纠纷,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手机游戏开发与销售的公司应该以保护未成年消费者为重,积极的去开发手机游戏,合理、合法的销售手机游戏,杜绝涉黄,涉赌等各种危害未成年消费者的游戏内容,设置未成年消费者玩耍时间,让手机游戏领域真正成为消费者与开发、销售手机游戏公司共赢的局面,真正成为孩子们假期娱乐的好方式。
有关行政部门要正确的引导消费者选玩手机游戏,加强对不法手机游戏开发、销售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手机游戏等新兴消费领域的消费规则,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