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女士是不是当了假的瑜伽馆代言人?
消费者去年1月12日签约 事后得知“瑜伽馆当月就已停业装修”

商报讯 家住城西的冯女士坚持练瑜伽三四年,由于常去的瑜伽馆即将迁址,她不得不寻找新的瑜伽馆。去年1月12日,她向一家名叫“娑尚汇”的瑜伽馆(城西店)咨询,该店销售助理向她推荐“瑜伽代言人”计划,声称当了瑜伽馆代言人后可以免费练瑜伽,但需要缴纳一万元保证金。冯女士一听就心动了,立即签约,并交了一万元保证金。然而,当她再次前往瑜伽馆时,却发现瑜伽馆已经歇业装修。
“去年1月中旬签约,之后城西店一直都没有开门。我联系上他们主管想要退还保证金,对方一直推脱。”一年下来,冯女士维权无果,无奈之下她只好致电本报维权热线85188518反映。
2016年1月12日(冯女士办卡当日)
为“代言人计划”交了万元定金
冯女士前往位于文二路一家名叫“娑尚汇”瑜伽馆(城西店)。
“销售助理红方介绍了瑜伽馆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我的练习需求。红方向我推荐了店内的‘瑜伽代言人’计划,其中包含了‘为代言人提供免费1年瑜伽课’‘为代言人举办party’等。当时,一旁的程经理表示,该瑜伽馆在杭州还有滨江店和昆仑店等分店,有很多活动要求代言人参加。加入代言人计划需要交付1万元的保证金,满一年后就全额退回。”冯女士说。
“我仔细研读合约之后,签了一年期的‘代言合约’并支付1万元的保证金。当时,红方开了编号为0004616的瑜伽馆收款收据,但是没有加盖公章。我要求对方提供发票,但是她们说会计已经下班了,要我过几天去拿。”冯女士说,后来她也没有拿到发票。
(在冯女士提供的娑尚城西店瑜伽代言合约中可以看到,确实写明了冯女士所说的“免费1年瑜伽课”等内容。)
2016年1月20日左右
一周过后,瑜伽馆已关门
时隔一周,冯女士再次前往这家瑜伽馆,不料瑜伽馆并未开门营业。
“临近年关,我以为她们提前放假回家过年,所以我没有十分在意,打算过完年后再来询问。”冯女士说。
2016年2月23日
得知1月中旬瑜伽馆开始重新装修
“我就是1月中旬签了合约!”
一过元宵节,冯女士便与丈夫一同前往瑜伽馆,发现门口挂起了一把大铁锁。于是,冯女士咨询了隔壁的咖啡馆。冯女士表示:“咖啡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1月中旬,瑜伽馆就歇业开始重新装修了。我是1月12日办的卡,瑜伽馆竟在1月中旬开始装修,当时两位工作人员并未向我提起此事。”
“回家后,我通过瑜伽馆的名片联系上昆仑店的工作人员王小姐,王小姐告诉我,城西店确实于1月中旬开始装修,要到5月底重新开业。”冯女士说。
2016年5月—7月
一直等到5月底,瑜伽馆也没有开门
5月初至5月31日,冯女士多次去了该瑜伽馆。瑜伽馆门上依旧挂着一把大铁锁。“我又去咖啡店打听,他们告诉我,瑜伽馆已将此店转让给其他人。”
“6月1日,我联系上办卡时的程经理,她表示自己现已离职,并给了我一位陈先生的联系方式。我联系上陈先生,得知其为三店的行政主管,于是我们相约6月6日当面调解。”冯女士说。
6月6日,冯女士与陈主管在黄龙店见面。“陈主管让我带上合约和收据等,只要领导签了字就可以退款给我。我准时赶到那里,他却告诉我经理今天不能来了,但是陈主管承诺一定会尽快为我处理。之后再次联系,陈主管一再推脱,一直也没有将钱退还给我。”冯女士说,“后来,我以邮件的方式投诉至消协,消协工作人员调解后告知我,商家承诺按合约上所写,一年后将保证金退还给我。”
签约时隔一年多 依旧没有收到退款
上周,冯女士拨打了本报热线85188518向本报反映此事。
随后,记者根据冯女士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当时承诺会处理的陈主管。
陈主管表示:“我已于去年离职。”并向记者提供了瑜伽馆负责人李先生的联系方式。
本报维权记者多次致电李先生,均未有人接听电话。
记者从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浙江娑尚养生服务有限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中搜索“娑尚”等关键词后,记者发现,浙江娑尚养生服务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12月29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原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记者致电该瑜伽馆滨江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瑜伽馆滨江店已经转让给新的瑜伽馆接手,之前的会员我们也与他们协商解决。”
记者将结果告知冯女士,冯女士表示:“在城西店原址也开出了一家新的瑜伽馆,我过几天也去询问一下是否由新店接手。”
2017年2月25日
消费者回复:“在新的瑜伽馆前台电脑中查到了我的名字。”
“昨晚,我去了新开的瑜伽馆,工作人员在前台电脑中查到了我的名字,显示尚未开卡。负责人程经理接待了我,并让我填写了会员服务申请表,告知我会将我的情况告知老板,三日内给我答复。程经理还告诉我对于老会员的权益,之前他们也逐个按消费者的意愿和老板意见协商解决。”冯女士说。
(截至截稿前,冯女士尚未收到新的瑜伽馆的回复,但她表示:“我愿和新的瑜伽馆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手记
瑜伽馆代言人只是看上去很美?
瑜伽馆代言人,听上去不错,而且还可以免费练瑜伽,似乎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
事实却是,冯女士为此支付了1万元定金,而且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如果不继续维权,这个1万元还可能打水漂。这是预付式消费的另一个面孔吗?
许多预付式消费纠纷,尽管前期的营销方式和优惠手段各有不同,但是出现纠纷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找不到经营主体而让维权陷入僵局。
在这起消费维权事件中,冯女士前往该店咨询办卡,并非冲着“代言人”活动而去。她也表示,她已再三阅读合约,才签字缴费,但交了之后却没有享受该有的权益。在大多数预付式消费维权稿子的最后,我们都会放上相关的提醒。这些提醒也不外乎是“签字前要看清合约”“尽量避免预付式消费”等。现在看来,我们更应该提前防范,小心预付式消费的新花样,慎当代言人。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购买过各类体育健身卡、美发美容卡等等,我们几乎都是预付式消费的消费者。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仅仅是消费者需要理性消费,同时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更多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