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人喊打,却屡打不绝? 治理假货能否进入“严刑”时代?
张鸣起: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正在关注“打假”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月27日,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花名“灭绝师太”)雷厉风行地召开了“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每年投入10亿元,组建2000人专职打假团队,仅2016年阿里巴巴就排查出了4495条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结果仅33例获刑,比例不足1%。由此,阿里发出了“像抓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呼吁。
呼吁一出,正逢全国两会,一时间治理假货成了本届全国两会期间热点议题。3月12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针对今年两会期间热议的“打假”呼声表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正在关注此议题。他表示:今年的立法计划已经制订,因此目前尚无针对打假的法律法规修订计划。但随着社会关注度的发展以及年内重大事件的发生,“不排除对执法检查计划进行调整的可能。”
阿里呼吁
“像抓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获多方点赞
治理假货已是本届全国两会期间热点议题,舆论正高度关注制售假案刑罚不足、犯罪成本过低、对犯罪分子震慑不够,导致制假公开化产业化的问题。企业界普遍提出应加重刑罚以根治假货:马云在微博发文呼吁“像抓酒驾那样打假”;柳传志两度发文,将假货上升到影响中国企业家集体形象以及中国制造的未来的高度;雷军在人大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深受假货危害,强烈附议马云呼吁。
法学界也持续展开改善假货治理方法的讨论。专家认为: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尚存在过时、过宽、模糊和难以执行等问题,与时代的发展脱节,造成取证难、立案难和判决难,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很难实现制售假案件罪责刑相适应。要根治假货问题,就必须改善立法、严格执法、加重刑罚。
行政执法机关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已率先对假货治理问题作出回应。
3月10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公开点赞马云“像抓酒驾那样打假”的呼吁,并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建立企业信用系统是让假货不断逐渐减少的方法。张茅强调,要对制售假加大惩戒力度,不能“纸上谈兵”。他说,有些企业罚一两百万无所谓,但使企业“一处犯法、处处受限”,杀伤力更强,才能促进企业自律行业自律。
开启治理假货的“严刑”时代
有望提上议事日程
3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报告第三部分“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民生权益”开篇即突出:“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上海法院审结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山东济南法院审结庞红卫等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
严惩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案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可见司法机关已开始参与到加重刑罚治理假货的讨论与具体规划中。开启治理假货的“严刑”时代,有望提上议事日程。
当日的会议还听取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报告中用专门篇幅介绍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共同发布通告、出台司法解释,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加强国际执法司法合作。批准逮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19345人。北京、浙江、广东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及时批捕起诉张智维等116人、罗兆隆等108人、崔培明等129人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
对此法学界普遍表示,曹建明的报告体现了司法系统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视和有效治理,切实保护了民生。专家同时呼吁:假货生产销售同样日益泛滥,在某些地方甚至公开化产业化,严重损害民生、危害市场,并影响中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在假货治理上,应借鉴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上的严格执法和加重刑罚方式。
代表委员热议“立法治假”观点摘录
有些企业罚一两百万无所谓,但使企业“一处犯法、处处受限”,杀伤力更强,才能促进企业自律行业自律。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
所有制假售假的情况,情节严重的,我觉得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还有侵犯知识产权,也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现在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太不力了,创新受到影响。
有的企业研发的费用率下降了,这不是说企业没有意愿,只是投了研发费用,需要得到保护,搞了原创和创新的东西,很快就被人拷贝了,那谁还会去做研发?——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
我认为国家应该支持企业打假。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促进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有产品质量的提升。现在制假售假情况其实很严峻了,假冒伪劣商品侵蚀了企业的利润,对企业造成伤害。做假货的企业,他是没有根的,忽悠一天算一天,成本很低。不去打假的话,我的商标平时被用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厕所都比他工厂大,我们怎么跟他竞争呢?——玻璃大王曹德旺
我们一袋鲜奶卖2.5元,成本是2元;他们也卖2.5元,成本才七八毛钱。有的是奶粉冲的;有的甚至连一点奶粉也没有,是用香精加黏稠剂等兑出来的。有些假牛奶,连狗都不喝。要打击假货,必须加大处罚力度,罚得造假者、经销者倾家荡产,才能遏制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假货层出不穷,不仅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往大里说,也影响国家形象。要鼓励创新,就必须保护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应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从源头上严厉打击制假者,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让造假者永远翻不了身;每个消费者也要增强意识,一不贪便宜买高仿、山寨、“A货”,二对假货零容忍,形成对假货“人人喊打”的铜墙铁壁。——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
假货猖獗已经严重危害到了真正做企业、做实体经济的。以食品为例,中国食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着口碑、信任危机,像我们做出口的食品企业宣传“出口品质”,消费者现在也很难相信。我们要抱着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买到需要的、放心的产品,这个才是打假的根本目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
目前,我国对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侵犯的惩罚力度是比较弱的,这就造成侵权者,包括造假者的违法成本很低。如果一篇涉及侵权的文章仅赔200元,而请律师费可能都要2000元,那维权根本无法持续。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侵权、版权侵权、民事侵权、刑事侵权方面的处罚措施非常薄弱。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段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