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评论:保护消费者差评权要用好实名制
 
2017-10-25 10:18:58   杭州网

    保护消费者差评权要用好实名制

    应彻底、全面、无遗漏地落实网络实名制和电话实名制,强力打击改号软件、未实名登记的网络电话、“呼死你”等非法工具并形成威慑,让骚扰电话销声匿迹

    近日,伍女士在网上点了个外卖“甜笋炒肉”,收到后发现几乎全是笋没有肉片,伍女士给了差评,没想到商家在伍女士的评论下回复“你是饭桶!”紧接着许多个莫名电话打给了伍女士。伍女士怀疑这是商家的报复行为,仅仅两天时间她就接到了400多个骚扰电话,有许多客户也碰到了和她一样的情况,只要一给差评商家就疑似打骚扰电话报复。面对质疑,商家回应:“拿出证据,不然我要告她诽谤。”目前伍女士已选择报警(10月24日看看新闻)。

    消费者打出差评后被商家侮辱,并接到400多个骚扰电话,只要是正常人,就应该得出到底谁才是始作俑者的结论。但让人可笑并可气的是,商家竟然反咬一口,以诽谤为借口来要挟消费者。对此类无良商家,监管部门及网络平台理当及时予以处理,让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长远来看,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毋庸置疑,差评权是消费者享有的、不容剥夺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对于质量很差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自然有作出差评的权利。即便是质量合格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由于“众口难调”,不同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哪怕对同一种商品甚至同一个商品,也会有弹有赞,褒贬不一,商家无权要求消费者统一口径,全部作出好评。凡是消费者基于自身感受和体验所作出的评价,都应予以尊重,哪怕该评价是过激和负面的,但只要没有明显的侮辱、诽谤情节,商家均应保持容忍,这是其基本义务。

    但现实中,商家却选择性地对待这一监督权,欢迎好评,怒怼差评。有商家利用“呼死你”不断骚扰差评买家,或将其个人信息泄露给不良网站,或邮寄寿衣、冥币、粪便达到恶心差评买家的目的。这既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就以此事为例,商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及他人恶意骚扰消费者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将构成犯罪。而无事生非,恶意骚扰他人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也就是说,商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唆使他人骚扰消费者的行为,轻则构成治安违法,重则构成犯罪。因此,在消费者已经报警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有必要根据骚扰电话顺藤摸瓜,追查到幕后元凶,让无良商家浮出水面。

    此外,为有效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避免行使差评权者遭遇打击报复,还应健全信息保护机制。不妨采取技术手段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设置一道屏障,如可对消费者的地址、手机号码、姓名等做隐蔽处理,让商家看不到完整的信息。当然,也可以对评论进行匿名化处理,让商家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差评者。

    此外,应彻底、全面、无遗漏地落实网络实名制和电话实名制,强力打击改号软件、未实名登记的网络电话、“呼死你”等非法工具并形成威慑,让骚扰电话销声匿迹。这样才能避免消费者打差评后遭遇骚扰等报复,让其没有顾虑地行使监督权。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史洪举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