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外出拜访客户,打算骑车过去,下楼了才发现以前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竟然“一车难求”,只剩下孤零零的“小红车”了。我并不清楚共享单车去哪儿了?但明显比以前少多了。
此前,武汉一则《关于武汉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的公告》引发热议。公告称,11月25日起,武汉公共自行车将全面停运。这也意味着,公共自行车项目被叫停了,原因是共享单车已能较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停止公共自行车项目。
共享单车领域的竞争,一方面是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的竞争。杭州是国内最早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城市之一,其运营模式被复制到很多城市,然而来势汹汹的共享单车,让公共自行车有些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则是共享单车品牌间的竞争,摩拜与ofo尤为激烈,与当年滴滴和优步的拼杀似曾相识。
这种竞争的结局,一定是非A即B吗?就不能共存吗?
从今年下半年起,共享单车公司倒闭、退押金无门、合并求生等负面消息不断,关于ofo和摩拜将要合并的传闻就从未消停过。12月9日,ofo投资人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在中国企业家尖峰论坛上,再一次谈到了ofo与摩拜的合并。
事实上,共享单车已呈现“双寡头”趋势,即市场份额全部或绝大部分由两家供应商掌控。为什么还有人乐此不疲推动两家公司合并?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如果市场中某种没有相近替代的产品只有一个供应者即垄断者,那么垄断者可以设定价格而不需要担心竞争对手会压低价格,这恐怕才是投资人积极推动ofo和摩拜合并的原因所在吧。
ofo和摩拜合并,并非民意。一旦合并,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就没有选择了,滴滴收购优步(中国)后的结局,大家已经看到了。笔者认为,合并未必是共享单车的唯一出路,也未必能解决共享单车所存在的问题。共享单车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刚性需求,既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也给市民带来了便利,这个市场不会因为一两家公司倒闭或者合并而消失。至于“公共”与“共享”,也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共享单车更灵活,公共自行车停车更规范,只要管理得当,二者可以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