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 12月20日,由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主办的“未来狂享曲 2017第一财经数据盛典”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伴随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日益呈现出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加速产业应用,切实进入到消费层面;“信用服务”成为消费生态的重要支撑,为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赋能;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边界愈发融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
90后更注重自我
《报告》发现,2017年消费者的品质化消费需求再次升级,愈发关注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细节,使得垂直细分的小品类更受欢迎。在消费升级的方向上,不同年龄层消费者呈现出不同的偏好。
追求健康成为消费观升级的表现之一。其中90后注重加强自身的形象管理:重视皮肤状况,偏爱基础型自然护肤产品,更关注口腔清洁与牙齿美白等健康细节。同时也注重局部塑形,偏爱家庭类小型健身器材。而80后更在意吃得健康,追求健康均衡的饮食。杂粮成为他们健康食品中偏好最高的食物;新鲜水果和沙拉颇受80后小白领的喜爱,他们在选择外卖商户时,也更偏爱品质商家。
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进口或者大品牌,而更注重产品本身的品质,更愿意接受二手产品的买卖,间接推动了闲置交易市场繁荣。闲置分享平台呈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达79%,90后年轻群体是闲置物品交易主力军。
人工智能推动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的背后是不断成熟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步成熟并在消费中应用,让传统消费领域效率极大提升,成本极大降低,消费体验极大提高。
以互联网消费生态的支持型行业——物流为例,伴随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智慧物流可以大幅提升物流速度。菜鸟网络智能仓配为200多个城市的1000多个区县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春节不打烊、末端驿站和两小时取退等一系列服务,都显著改善了消费者的体验。智慧物流还助力物流能力不断突破极限峰值。菜鸟跨境网络的覆盖能力已达全球224个国家/地区,菜鸟乡村已覆盖600多个县和超过3万个村。
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有了较多尝试,使这些传统行业有了新发展。新技术助力网贷平台提升风控水平与资金利用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的理财选择;智能化的个体学习方案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医疗人工智能也已经崭露头角,在医学影像和辅助诊断等领域发挥作用,帮助提升医生的诊断效率与患者的就医体验。
信用体系与共享经济齐发展
《报告》显示,共享出行正在颠覆革新交通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早晚高峰短距离出行的难题;EVCARD分时租车等则弥补了深夜公共交通的空白。
便利出行的同时,共享出行也在助力低碳环保。以北京为例,2016年日均通勤中31.9%为私家车出行。经测算,平均每次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3kg;如用共享汽车代替私家车,可以将碳排放减少77%,环保优势明显。数据显示,近年来,共享汽车的出行方式为上海减少了13036辆私家车,平均每辆共享汽车可替代2.48辆私家车。
共享经济崛起之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信用拐点。以押金为代表的传统抵押租赁机制,容易引发风险积聚,已不能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而通过引入信用评分,推动免押金,可以有效解决用户的顾虑,并化解平台未来发展的风险,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
以芝麻信用为例,截止2017年11月,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服务已经覆盖全国381个城市(含县级市),免押金信用服务场景已扩展至酒店、租房、民宿、租车、共享单车、便民服务、办公设备租赁、数码等10余个行业,芝麻信用已为用户提供免押金额合计超过425亿元。
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随着技术革新,消费习惯变化,零售业正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围绕消费新场景,通过技术连接,实现线上线下消费渠道愈发融合,最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
围绕消费场景,消费升级企业势必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新零售也应运而生。
最典型的莫过于跨界零售新物种 “盒马”,通过商品再造、技术再造、流程再造和物流再造,把一般意义上的生鲜超市转变为移动互联时代的体验式消费中心。围绕“餐饮体验+生鲜超市零售+基于门店配送”,打造了新零售的样板间。通过算法驱动的智能物流,实现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同时商品定位新鲜、健康、时尚、精致,围绕“大厨房”概念,基本以食品和日用百货为主,主打“盒马特色”的生鲜品种也一应俱全,满足用户一日三餐基本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