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装潢豪华的车易产生污染 挑车时多些“小动作”避免买到毒车
 
2018-02-13 10:14:34   杭州网

这几天,不少朋友询问记者,为何第一次坐进车里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这种味道是车内哪个位置散发出来的?

很多人买车讲究,真皮座椅、桃木装饰,总是希望车上该有的装饰都有。但事实上,内部装饰豪华的轿车更容易产生污染,其内部装饰使用的真皮、桃木、电镀、金属、油漆和工程塑料等,如果处理不当都会产生有害物质。新车内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会使人出现头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时报记者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士,车内污染三大来源包括:新车的各种配件;车内装饰材料如塑料类、纤维纺织类、皮革类、橡胶类等;车辆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型油漆、稀释剂和黏合用的胶水油漆。

怎样避免买到一辆毒车?地毯顶篷有害物挥发量较高

专业人士表示,车内使用的地毯、内饰毛毯和顶篷中有害物质的挥发量较高,这与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黏结材料“酚醛树脂”直接相关,酚醛树脂胶黏剂采用的合成原料为甲醛,若反应不完全,胶黏剂中会含有游离甲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

此外,汽车皮革制品、织物中也容易释放甲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轿车的塑料用量已接近80公斤/辆,胶黏剂的用量也达到5-27公斤/辆。

挑车时,坐入车内的“第一味道”很重要,如果感觉味道异常或者刺鼻,最好不要选。不要以为车子过段时间就会没味道了,如果是甲醛超标的车辆,甲醛会随着时间逐渐挥发,而这一过程有时需要好几年,从时报之前送检的车辆看,使用最久的一辆车车龄3年,但甲醛依然超标两倍多。

冷天挑车多开会儿热空调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内饰装修过程中会使用多种胶黏剂,如壁纸胶黏剂、地毯胶黏剂、密封胶黏剂、塑料胶黏剂等,这几类胶黏剂使用过程中也会释放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

还有一种材料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聚氨酯材料,它是汽车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而且聚氨酯材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坐垫、头枕、隔音、仪表盘、遮阳板、门板、顶篷衬里等内饰件以及保险杠、阻留板等外构件,其中坐垫、靠背、头枕是聚氨酯泡沫塑料用量最大的部位。

既然这些有害物质的挥发需要时间,就凭挑车选车的短暂时间,怎样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呢?专业人士建议,提车前挑车不妨多花些时间,尤其像现在这样的低温天,将车内热空调开得大些,确保车窗都是密闭的,然后等上15分钟,再进入车内感觉一下异味情况,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车内的挥发物也会加速释放。如果是夏天挑车就更好办了,把车停在无遮挡的户外,让阳光加速挥发物的释放更为有效。

车辆密闭性关系车主的健康

车辆密闭性的好坏不仅代表了造车工艺的高低或者车辆舒适性的高低,车辆密闭性也是关系车主健康的重要指标。在行车过程中,车外的污染物进入车内,如果密封不严,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将进入车内环境,造成车内空气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同时,如果密闭性不严实的话,汽车自身排放的污染物也可能进入车内环境,一些通过排气管、曲轴箱、燃油蒸发等途径排放的污染物,或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物对车内空气造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微生物、苯、烯烃、芳香烃等。长此以往,轿车也会变成一辆毒车。

其实,检查车辆密闭性的方法非常简单。如果车主担心发动机舱密闭性不好,汽车自身排放物进入车内,在挑选时,可以在四窗密闭的情况下发动汽车,检查怠速时车内是否有汽油味。如果车主担心车身密闭性不好,容易使外界污染物进入车内,最好的方法是测试车门的密闭性。人坐于车内,密闭性好的车辆,重重地关车门时,耳膜会随之一震,这是由车内空气被瞬间压缩产生的气流影响的。关上门,外界的噪音会明显减轻,这也是密闭性好的表现。

●时报小贴士

半年内的新车多通风

半年内的新车要加强通风。如果车内气味在3个月甚至6个月内都不能完全散发,或者驾车人有熏眼睛、呼吸道刺激、头晕等不良反应,就要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以尽快发现并清除车内污染源。

具体而言,上车后要先开窗,不要马上开空调。这是因为长时间封闭的车内,空调的过滤器和管道系统中不但会积存大量化学污染物,螨虫、霉菌等生物性污染问题也会增加。所以,上车后应先开窗,空调开启3-5分钟后再关闭车窗。长时间驾车,中途也应该打开车窗通风换气。

减少内饰清洗剂使用

爱干净的车主喜欢自购汽车内饰清洗剂,但其实这些清洗剂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溶剂,包括汽油、煤油、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童佳艺 文 蔡郦 制图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