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央视辟谣食物相克 西红柿和螃蟹同吃等于砒霜?假的!
 
2018-03-16 11:03:23   杭州网

央视辟谣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同吃等于砒霜?假的!所含无机砷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且原本就在螃蟹里,加入西红柿根本就没有增加。

文字实录:

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为大家在这里发布今年3·15晚会的一号消费预警。

在生活当中我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说法,比如说千万不要把这种食物跟那种食物搭配在一块儿吃,可能会让你身体产生不适甚至产生中毒。这就是传言的食物相克的说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的人对食物相克的说法深信不疑的,甚至有的人把它当做科学常识来看待。我有一位同学他就是这个大军当中的一员,在他们家的厨房墙壁上非常醒目地贴着这样的两张表格,提示自己什么东西不能跟什么东西放在一块儿吃。所以,他们家每一顿饭做饭之前往往都是站在表格前仔细地端想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跟那个东西放在一块儿吃。

我想这可能应该不是一个个案,如果大家到书市去看一看的话,你会发现和食物相克相关的书籍销量也非常不错。我们的记者也做了相关的调查,我们一块儿来看。

解说:想百这些书很容易,打开这家网站有关食物相克的书籍不下五种,价格20元左右,不仅有书还有张贴的表格按套出售,一套8张。

搜寻另一家网站,相关的书籍也有十来种,表格不但成套出售还可以单章5元。

这家网站上相关的书籍高达50种之多。做一些图书大厦食物搭配大全一览表等书籍占据重要位置。

有关食物相克的总数数不胜数,红枣和虾皮会中毒,vc和砷形成砒霜。榴莲和牛奶放在一起咖啡因的东西,还有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含有钙,形成草酸钙,容易肾里形成结石。

食物相克的种种说法有依据,有实验结果让人无所适从。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陈伟鸿:看来关于食物相克的传言真是太多了,这些传言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专家来为大家答疑解惑。为大家请到的这位专家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工程学院的范志红副教授,范教授您好。

范志红:大家好。

主持人:范教授长年在这个领域专注于学术的研究,而且她也常常在很多大众媒体上为我们普通的百姓普及一些健康的生活理念。范教授,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常常向您请教食物相克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

范志红:对,问我这方面问题的特别多,有人特别在意这事。

陈伟鸿:特别执着。而且食物相克的传言真是多到你信手拈来,每一条好像我们大家都曾经听过。比如说我就听到过千万不要把西红柿和螃蟹放在一块儿吃,因为吃下肚里之后它们在胃里会产生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叫砒霜。这种说法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范志红:这种说法听起来貌似很科学,他说西红柿里边富含维生素c,这个维生素c呢能把螃蟹当中无毒的有机砷转化成无机的有毒砷,刚才你说的就是属于三价砷。

陈伟鸿:你说的是科学名词,但是总而言之你会发现大家在传播这些传言的时候一定为它穿上所谓科学的外衣。

范志红:没错,但是螃蟹跟西红柿一起吃,在我们胃肠的这个环境条件下真的就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无机砷吗,还是让实验数据说话。

陈伟鸿:接下来我们一块儿看看这个实验。

(实验)

林立:针对这个谣言今天我们选取螃蟹和西红柿,模拟人体消化过程来验证螃蟹中的砷是否会转化为有毒的砒霜。恩首先分别用天平秤取2克蟹黄和西红柿,还有根据中国药典配置的人工胃液。斡旋混合后,放入恒温箱两小时,调节ph值加入人工肠液,涡旋混合后再放入恒温箱俩小时,基本上模拟了人体的消化过程。之后往样品中加入提取液提取螃蟹中的砷,我们把提取液导入仪器进行生产量的测定,看看螃蟹真的把螃蟹中的砷转化为砒霜?这是我们试验的谱图,白色的谱线为原本螃蟹中砷的含量,我们可以看出无毒的有机砷含量远远大于有毒的无机砷的含量,而绿色的谱线为我们加入西红柿后模拟人工胃液得出的试验结果,它和白色的谱线基本是吻合的。这可以说明我们的有机砷并未转化为有毒的无机砷,特别是大家称之为砒霜的三价砷。这个样品中无机砷的测定结果小于0.06毫克每千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要求0.5毫克每千克。

陈伟鸿:看了刚才的这个试验大家都知道这种说法是谣言了,不过我还是要追问一句,范教授,刚才的这个试验结果是不是充分证明一旦某一天我们真的把西红柿和螃蟹同时吃下肚里,那绝对不会产生砒霜?

范志红:是这样,这个试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样品里边的有毒的无机砷的总量真的是特别特别少,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了。那么跟真正能伤害人体健康、引起中毒的剂量,那更是远的都没边了。

第二个我们能看出的问题是,这些有毒的无机砷是原来就在样品里的,并不是说因为我们加入了西红柿,它的量增加,它根本就没有增加。

陈伟鸿:所以其实也充分证明刚才的那个传言绝对是一个谣言。

范志红:没错,就是说即便这里边的无机砷全部是三价的,都不可能让我们发生中毒的危险。

陈伟鸿:还有一个困惑需要跟您探讨一下,刚才我们是在实验室当中做的实验,我们采用了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了人的消化过程,但这个结果是来自于实验室当中的。我一直在想这个结果跟我们生活当中普通人吃了两种东西之后的反应结果会是一致的吗?这个结果能让人信服吗?

范志红:其实还有别的实验。就是中国营养学会曾经委托兰州大学医学院做了各种食物相克说法的临床试验,结果一百多位志愿者全部安然无恙。

陈伟鸿:所以从另外一个渠道进一步地证明刚才的那个传言的确是谣言。虽然说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专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在帮我们破解这些谣言,但是你发现食物相克的传言的流传范围还真的是蛮广的,尤其是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之后我们更是很容易就可以从微博或者是朋友圈当中来看到类似的文章。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继续来看看刚才为大家呈现的那张表格,这个表格当中有两个重点,我们划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第一个重点,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一张图的左下角,上面写的是“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听上去一个很权威的机构推荐的,所以我们应该似乎相信食物相克。但是我们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已经曝光所谓的中国营养协会是一家非法的机构,而正规和合法的机构名称应该是“中国营养学会”。一字之差,可是差别却是很大。

另外一个重点,我们看一下图表的右上方。可能字迹比较小,现场的观众看不清楚,当中是提示大家一个健康的生活理念,这句话没毛病。毛病出在哪儿?出在它前面的一句话“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大声疾呼”,我们真的找了很多人,在全网搜索了半天,可是很遗憾,真的没有找到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有任何一个专家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可是这样的一张图摆在很多人面前的时候不少人也许就选择了相信,也许这就是谣言流传的一个开始。如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范教授,您告诉大家为什么食物相克的谣言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它依然有这么强的传播力度?

范志红:可能像有毒、致癌、伤身这些词汇特别吸引人们的眼球,大部分人抱着的心态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甚至是有点猎奇。还有少数人他对号入座,他说我今天吃了螃蟹,又吃了水果,我真的肚子疼了。是不是真的相克呢?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可能是因为他的体质不适合吃这些东西。还有一个可能是因为食物里有致病菌。但是这事儿跟什么砒霜中毒,真的没什么关系。

我们在日常选择食物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营养是不是平衡,食品卫生是不是合格,是不是符合我们自己的体质,而不是去盯着什么跟什么不能一起吃。过于迷信食物相克的说法会影响我们的食物多样性,而且容易误导我们偏离健康饮食的大方向。

陈伟鸿:虽然说食物相克的说法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是缜密的试验和种种的事实已经充分地告诉我们,食物相克这种说法就是一种站不住脚的谣言。今天的人们都开始讲究吃得健康,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走入误区,要想吃得更健康,其实就像刚才范教授建议的那样,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适量,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您的健康和您的营养。

好,掌声谢谢范教授。

马洪涛:的确就像伟鸿和范教授所说我们的食品安全不是谣言而是科学,我们的市场秩序需要的是明细的规则,我们的消费品质需要有力的监管。在过去这一年当中我们作为市场秩序的守护者,我们的国家工商行政部门,他们又在做哪些行动保卫我们的市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解说:在浙江乌镇经营民宿快十年了,2017年以来当地工商部门要求景区内所有经营者在菜单上明确标注每道菜的用量和分量,价格都要经过核岩。

民宿老板:做这个土豆丝菜单上标明了8两,我们就不能少于这个量。

解说:在杭州市的一些商城里2017年开始相继推出一些商品的无理由退货等政策。

消费者:让我填一个表写明确原因退现金给我。

解说:在浙江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得到了大量商家的响应,商场、超市都摆出了放心消费在浙江的标志,绿色通道、无理由退货等承诺。

2017年12315互联网投诉平台上线平稳运行,全党全国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等形式随时随地登陆平台。去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设立消费者诉求898.16万件,挽回消费者35.67亿元,同比增长95.6%。2017政府在行动。

龙洋: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吃的事是天大的事绝不能掉以轻心。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到13亿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实施健康战略首先就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当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是如何提升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呢?通过一个短片我们一起来看。

(短片)

受骗人:9000元嘛。

受骗人:我花了差200元不到两万。

解说: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2017年7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活动,涉案货值3.6亿元,罚没金额1.8亿元。2017年在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7年共进行药品抽检2万多批,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328批,排查药品企业500多家,发现问题严重企业90多家,全年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39.7万件,移送司法机关4491件。到会制假售假窝电900多个,责任停产停业企业3800多家。

陈伟鸿:感谢监管部门的努力,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构筑着我们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防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联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大家来发布今年315晚会的2号消费预警。

可能大家都发现了关于食品方面的谣言,它的传播总会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规律。我就发现每到特定季节到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从前流传过的谣言被重新翻了出来,又被套上了新的马甲热炒一番。人们把这样的谣言称之为“季节谣”,也就是按季节传播的谣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短片。

(短片)

关于蔬菜的谣言流传甚广,市场上的圆白菜是假的,有视频为症,这圆白菜竟然是蜡和塑料制成。

夏天水光飘香,不良商贩给西瓜注射增红增甜的添加剂,这些会破坏肝脏、肾脏。

秋风起吃干果,看这些花生一经水票竟染红了水,难道花生染了色?

冬天到了,多吃主食储备能量,可这面条、薯片、粉丝居然一点就着,难道是有不合格的添加剂在里面?

每当时令食品大量上季,有关谣言就会死灰复燃,我们把这些谣言称之为“季节谣”。

陈伟鸿: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带着大家来破一破这些季节谣的真相。为大家请到的这位嘉宾是来自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钟凯博士。

我其实在很多宣传场合看到过钟博士,他不遗余力地为大家讲原理、做实验,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实的,什么才是谣言,今天我们要特别请您针对刚才的季节谣来一一地击破一下他们的假象。

我面前可以看到是两个包菜,看着都像真的,其实是一真一假。

陈伟鸿:很容易分辨出来吗?

钟凯:很容易,掂量一下就知道了。

陈伟鸿:得掂量,光看是不行的,这个分量有点重,就像我们平时从菜市场买到的菜一样,果然是真菜。假菜到底分量能轻到什么时候,哎哟,好像是一块泡沫塑料。

钟凯:没错,这就是假的,它是用什么做的?用聚氨酯做的。关键是在这儿,这么容易识别的假货哪个造假的会这么干呢?这个事情的真实名字叫仿真包菜主要是用于橱窗展示或者是给孩子上课的时候做道具,它的价格比真包菜贵多了,不符合经济规律,造假的人也不会这么干。类似的像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同样道理成本很高,比真食物还要贵,谁会这么干?这纯粹是编造的谣言。

陈伟鸿:您刚才道出真相的时候现场好多人都笑了,他们突然发现“是啊,这些骗子应该是不至于舍得花大价钱”。

我们继续破一破季节谣之二。就是西瓜注射,因为在生活当中很多人会告诉我们说别挑太红的西瓜,那可不是真正自然长熟的,都是打针打的。

钟凯:其实西瓜皮倒是比较结实,但是瓜让非常脆弱,而且是密闭的结构,针可以扎进去,但是把水打进去很难,要用很大的力气,一拔针水就往外冒,水压之下这个挂穰会压坏,而且针眼也成为了细菌入侵的通道,这样的西瓜根本放不住,不到一天就得坏,是不是商家得不偿失。

陈伟鸿:我们再看看季节谣为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杯泡着花生仁的水真的变红了,难道不是染过色的吗?为什么会掉色?

钟凯:真的很红,果蔬掉菜是因为含有天然性的色素,花生泡水变色,这太正常了,因为花生里有一种色素叫花生红,相类似的紫米、黑花生、黑枸杞、黑豆,也掉色,我们吃桑椹手指都会染黑,其实同样的作用,花青素的作用。

陈伟鸿:刚才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季节谣说是很多主食都可以被点燃,薯片、面条,很多人很紧张,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食物做的?为什么会点燃呢?

钟凯:其实食物能燃烧很正常,因为我们吃的食物里最主要的三种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都是可以燃烧的,所以食物能燃烧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剂没关系。

陈伟鸿:刚才这几个季节谣破得都非常简单,再破一个稍微难的,当然可能未必对您而言它有难度。

这串葡萄颜值很高,可是你仔细看,上面会有一层很薄很薄霜一样的物质,有人说这个白霜就是农药的残留,吃下去之后你会中毒的,所以钟教授这种说法靠谱吗?

钟凯:平时真的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今天正好借助央视3·15这个平台给大家做一个解答。

首先,我们应该先做一个试验,测试一下看看这个白霜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伟鸿:没问题,我们一块儿看看钟博士带给大家的这个实验。

 
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作者: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