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事件篇:默认勾选侵犯知情权 强力监督刷爆朋友圈
 
2018-03-16 11:13:18   杭州网

支付宝账单。

百度涉嫌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被起诉,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18年1月3日,支付宝推出2017账单查阅活动,不少用户查阅并在微信平台上转发。当天下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网上有律师就此提出质疑的线索,遂对查阅协议中暗藏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风险进行了梳理。当晚6时36分,《中国消费者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的文章,阅读量超过1500万,并引发媒体广泛转载,舆论广泛关注,全网阅读量过亿。随后,芝麻信用官微认错,支付宝方面紧急作出调整,取消了协议中的默认同意选项。

    揭支付宝年度账单玄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物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遍及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超、便利店乃至路边的煎饼摊,都可以用手机支付。

    2018年1月3日,支付宝推出2017账单查阅活动,朋友圈被“小确幸”“才华”“成就”等关键词刷屏,不少消费者纷纷晒出2017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及关键词。但与此同时,很少有消费者意识到自己“被”签了一份《芝麻服务协议》。

    当天下午,北京律师岳屾山发布微博称:“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在首页发现了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不但字特别小,而且已经帮你选择好了‘同意’。而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若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岳屾山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选择权,而不该由商家替消费者选择。他进一步解释,根据《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显著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与自身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同时,对于信息收集行为,该规定要求经营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迅速对协议中暗藏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等风险进行了梳理。记者还发现,首次勾选后,再次点进账单页面,这个选项就会消失。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打开授权管理后,发现会被捆绑共享单车、打车软件、银行等诸多授权。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针对这一涉及亿万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事实,及时编发《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的文章,对消费者进行提醒。文章推送后瞬间刷屏,后台阅读量数据不断刷新,直到第二天突破1500万。

    而在1月3日当晚23时34分,“芝麻信用”官方微博针对《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质疑的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及选择权问题做出回应,称默认勾选“我同意”协议这件事“肯定是错了”,并就此事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误解表示歉意。

    支付宝方面也紧急作出调整,取消2017账单默认同意选项,并于1月4日零点7分在官方微博转发芝麻信用认错微博,表示“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起承担吧”。随后,支付宝账单上的《芝麻服务协议》已经变更为《在年账单中查询并展示你的信用信息》,明确提示“为了供你了解这一年的信用成就,你授权支付宝查询你的芝麻分及信用履约记录等信息,以用于在年度账单中向你展示”,并提示“在你完成授权后,如你想关闭对支付宝的授权,可在支付宝APP里取消授权”。

    1月4日凌晨1时,《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及时跟进,在微博及今日头条等平台编发《支付宝连夜取消2017账单默认同意选项并认错》的追踪报道,该篇报道阅读量为214.1万。当时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紧急!查看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同标题文章近16万条,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变成50万条,另外还有近千家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成为2018年年初,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之一。

网友晒出的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

    全方位保护个人信息

    在《支付宝连夜取消2017账单默认同意选项并认错》报道发出后,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了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指出,支付宝、芝麻信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符合刚刚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精神,违背了其前不久签署的《个人信息保护倡议》的承诺;应严格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加强对支付宝平台的全面排查,进行专项整顿。

    支付宝和芝麻信用方面表示,将认真落实监管部门要求,从源头查找问题,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此次事件让消费者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在带给消费者便利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个人隐私更易暴露于网络空间。因此,消费者要加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防范自身权益被侵犯。

    2017年6月1日,国家《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否意味着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据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高林介绍,中央网信办已经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等三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对微信、新浪微博、淘宝、京东商城、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滴滴、航旅纵横、携程网等首批10款网络产品的隐私条款进行分析。同时,在《网络安全法》之后,围绕信息设施保护、网络产品和安全服务、个人信息保护、网站实名制认证、大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都将有具体标准陆续出台。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头上的紧箍咒将不断发挥作用。

    获取权限须依法合规

    “爱分享”已成为众多年轻消费群体的标签,但同时带来的个人隐私泄露也成为焦点。个人隐私保护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这一议题又被重提,追根究底,是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等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2018年年初,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原告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指出,“手机百度”“百度浏览器”两款手机软件在消费者安装前,未告知其所获取的各种权限及目的,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即获取诸如“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修改系统设置”等各种权限。作为搜索及浏览器类应用,上述权限并非提供正常服务所必需,已超出合理的范围。

    此前,华为耗时近两年时间研发出的荣耀Magic手机就曾引发争议,其中内置的MagicLive系统有一个很“贴心”的功能:根据微信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微信指责华为窃取了用户数据,暗示有很大的潜在风险。而华为表示,数据的最终归属权应属于用户,而非微信或者华为手机。

    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无所遁形。大数据的强大和迅速发展,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惊叹其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之余,也不禁越发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用户工作、学习的必备“拍档”,然而不乏有众多软件要求消费者允许其绑定个人社交账号及识别位置信息,否则就不能享受到相关服务,其中,“被授权”事件层出不穷。而互联网公司及数据公司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最了解你的并不是你自己,而是这些公司——通过你手机上显示出的常去地点,可以推测你的工作和居住地点;通过线上、线下支付信息,可以了解到你的消费偏好及消费习惯;各种手机APP上推送的是你感兴趣的新闻,你关注的美食,犹豫许久却没有“剁手”的服饰,看过的电影,买过的包包,走过的街道……在强大的数据分析面前,你可能不再敢拍着胸脯说:我最了解我自己。“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关键在于互联网公司无视消费者个人隐私的玄机被揭开,其行为已触及到公众的容忍底线。大数据时代并不意味着百无禁忌,相关企业不应以消费者权益为牟利工具,而是要依法合规经营,坚守企业的社会责任。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记者 田珍祥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