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到来 照片也属于个人生物信息 买东西用购物APP就能下单,吃饭可以拿手机点外卖,拍照得用手机应用程序P一下……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APP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乃至隐私也被存在了这些APP的后台。
上周,“脸书”(Facebook)公司发表声明说,脸书系统出现程序漏洞,导致大约1500个应用软件在今年9月13日至25日期间,能够获取用户未分享的照片。这已经是脸书在2018年第三次遭遇用户数据泄露,而类似的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在国内同样层出不穷。大数据时代,那些无法被妥善保管的个人数据无疑让我们隐私处于“裸奔”状态。 再次遭遇用户数据泄露 脸书漏洞可致680万用户照片泄露 12月14日,脸书公司发表声明说,脸书系统出现程序漏洞,导致大约1500个应用软件在今年9月13日至25日期间,能够获取用户未分享的照片。脸书表示,如果用户曾使用脸书账号登录第三方应用软件,并授权软件存取照片,那用户的私人照片可能已经外泄,其中包括没有公开分享的照片。 就像在国内大家喜欢用微博等社交软件分享生活、八卦等信息,在国外,人们爱将生活中的各种照片通过脸书分享出来。但脸书这次出现漏洞,意味着那些脸书用户并不打算分享的照片,也能被他人获取,据悉,这一漏洞可能已造成680万用户的非公开照片泄露。 而这也并非脸书第一次因为数据安全“出事”。今年3月,脸书爆出史上最大数据泄露事件,涉事数据分析机构与特朗普的通俄门调查又有关系。剑桥分析被指,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在Facebook上获得的50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来创建档案、并在2016总统大选期间针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宣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短短数月脸书又在9月被爆出,由于安全系统的漏洞导致该公司网站受到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近5000万用户信息的泄露,后将受影响用户数量降至3000万。有1400万用户的敏感信息被黑客获取。这些信息包括姓名、联系信息以及搜索记录、登录位置等敏感信息。 数据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美图秀秀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事实上,如脸书这般导致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在国内也并不少见。今年4月,多家外卖平台的用户信息均被在某些QQ群中售卖,这些用户信息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某些外卖骑手,二是一些代理运营外卖店的网络公司。这些泄露的用户数据包含用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地址及订餐次数等。 6月13日,AcFun弹幕视频网在其官网发布《关于AcFun受黑客攻击致用户数据外泄的公告》,公告称,此次泄露的用户数据包含用户ID、用户昵称、加密存储的密码等信息。 业内人士表示,安全漏洞被黑客攻击,其实是数据泄露很常见的一种方式。而掌握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本就有责任对用户数据负责,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除此之外,手机APP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也应考虑“度”的问题,“不同手机应用程序的作用各不相同,APP在要求用户授权每类信息时也应考虑,获取这些个人信息是否真的会关系到APP的正常使用。如若并不需要,则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嫌疑。” 上个月,中消协在京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报告显示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比如美图秀秀就遭到“点名”。作为一款美颜App,美图秀秀却“关心”着用户的“钱包”,涉嫌过度收集可识别生物信息、财务信息等。 业内人士指出,个人财产信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对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带来重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