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街坊有无发现 最近订外卖 有一些原本订开的饭店突然“玩失踪” 难道是店家们提前过年了? 直到我们小强热线接到大批商家的诉苦 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背后是外卖平台在搞事 
商家婉拒独家合同 被缩小配送范围 南海大沥的苏先生,从去年开始做外卖,原本一个月赚两三万,日赚千元不是梦,不过近段时间生意一落千丈,三日营业额加起来都无一千元。他说不是自己经营不善,而是另有隐情!

据苏先生介绍,他们一直和饿了么、美团 两个外卖商家合作,做外卖赚钱。不过前段时间,就有一位美团的业务经理罗先生,找到苏先生,说要签独家合作的战略合同,为他提供降佣金、扩范围等扶持措施。 听上去优惠多多,不过苏先生想到一家平台生意不多,根本不够开销,希望继续和两家合作,于是就婉拒了独家合作的要求。没想到的是,对方放话要缩小他的配送范围! 
过没多久,苏先生的店,就从原本7、8公里的配送范围,被一下子缩到1公里,生意即刻就一落千丈!原本每日五六十单,现在就只有十几单生意。
签约后和其他平台合作 商家被封号三日
不签就影响生意,那签了又会不会好一些?同样做外卖生意的陈先生(化名),就半推半就签了战略合同。却不料,在佣金上被美团做文章!原本20个点的佣金,现在因为签了合同,一年后要被升为23个点!

陈先生说,之前根据旧合同,他每卖出100元的外卖,就要给美团20元的佣金。现在签了独家的战略合同,虽然有一年内扣18元佣金的优惠,但是一年过后,佣金就会一下子升到23元。 而且由于签了独家,关闭了其他平台,陈先生的营业额从两万多元一个月,跌到一万元左右。他试过偷偷在其他平台开店,但就即刻遭到了美团方面封号三日。 “有一次我开了饿了么,第二日早上,立刻卡了我折扣了、冻结了 ,开不到美团的铺,想不到他们立刻封,说封就封,一些预兆都没有外卖店家。”陈先生愤怒地说道。 无论最后有无和美团达成独家合作,商家都觉得,平台方面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就完全没必要波及到他们。 
陈先生至今想不通:“美团想做独家,为什么搞我们商家,他想和饿了么开战,遭殃的却是我们商家,不合理!”
被强制休店、下架活动... 众商家组成“反逼独联盟” 陈先生和苏先生的情况不是孤例,部分来自于大沥、黄岐、乐从等地的商家反映,因为战略合同的问题,配送范围被缩小、优惠被取消等,生意大受影响,有三百几个商家因此组成了一个名为“反抗美团逼独联盟阵营”的群。 
不过,也不是所有平台上的商家,都被要求签战略合作合同。记者在走访了十几个餐饮店后发现,一些主要做堂食的店家,就没被“独家”。餐饮店工作人员:“这种没遇见,我这边还没有。” 
而被“独家”的,大部分都是没有堂食,专门做外卖的店家,在生意上对美团依赖大。 “签了合同后,只能做美团了。他们说如果不合作,范围会缩小。有些店家两个平台都有单,肯定不愿意,我是因为饿了么没什么单。”有已签约的餐饮店老板坦言。 有店家直指问题核心,认为小商家势单力薄,才会导致“被”独家的情况发生。 “配送范围他们调的,我们干涉不了。他们是平台大,我本身借用他们的平台,他们有一定的决定权。而且他们收的点数比较高,说白我们做外卖,基本不赚钱。”有饮料店的老板坦言。 记者曾将商家们遭遇的问题,反映给美团方面。但是对方坚称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美团工作人员熊先生说:“我觉得应该算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吧 !愿意跟你签,我就给你优惠。如果他愿意签,就签,如果他不愿意签,我们也没有说不跟他合作。” 
对于配送范围被缩小的问题,熊先生回应说,合同原本就没有对配送范围进行过约定,同样不觉得有问题。
类似事件在各地上演 律师: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条例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商家都对“苏先生”的情况非常同情,对缩小配送范围感到不安。 有商家提供了一份,美团的“战略合作伙伴”政策支持申请书,其中一项写明: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之日起,仅和我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不再与我方经营的网络服务平台,经营相同或近似业务的其他第三方平台或集团公司等,进行与我方相同或类似业务合作。 
对此,记者咨询过律师,他们都表示美团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还违反了于今日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 
律师吴斌说,电子商务法明确强调,不能通过自己的信息网络 限制其他经营者,其他电子平台提供服务。第二,不能有垄断行为 ,利用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 
同时,美团对缩小范围的解释,律师认为是对合同条款的曲解。 律师解释道:“如果没有写明,按照正常理解,按照惯例要求,比如说原来可以提供十公里服务,现在突然不行。或者原来两公里,现在两公里不提供接入,那你岂不是违约了吗?你是故意刁难,是存在问题的。” 
不止佛山商家,从2016年开始,全国各地不少商家,都遭遇被外卖平台要求独家合作的情况。今年十一月,山东济南多家商家反映,被迫在外卖平台“二选一”。 去年8月28日,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对美团网限制竞争等违法行为,作出了处罚,总共是罚款52.6万元。 
律师还建议,商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