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召开2019 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通气会暨“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座谈会。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消协常务副会长邓谊在会上指出,消费者对经营者的投诉、批评、建议、检举、控告,实际上是一种提醒和警示,经营者做到闻过即改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推动信用建设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监督曝光。 会议通报了2018年全市消费维权受理投诉情况,对2019年“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消费维权主题进行了解读,对“四季3·15”活动方案和即将举行的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现场活动进行了通报介绍。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汤毅介绍了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工作情况。与会行业专家、法律专家、新闻媒体代表围绕“信用让消费更放心”进行了座谈讨论。 邓谊指出,经营者要珍视信用,重视信用建设。信用是履行诺言的长期积累。信用,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不可或缺,只有讲信用,才能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业(企业)形象,这个良好形象是行业(企业)的生命之魂。赢得信用是消费选择最有效的催化剂,是消费信心最有力的助推器。信用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外部约束,更是一种内部修炼。企业敬畏法律、践约履诺、诚信待客,珍视信用,于消费者而言就是风险的规避、权益的保障、需求的满足,于社会就是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商品好不好用,服务称不称心,消费者最有发言权,”邓谊说,“消费者因为自己购买商品或服务受到不公平对待而表达合理诉求,初始动机可能是为了退货索赔争口气,但对经营者而言可能就是累积信用、彰显信用、提升信用的良机。消费者对经营者的投诉、批评、建议、检举、控告,实际上是一种提醒和警示。经营者做到闻过即改、过而能改甚至举一反三、自我加压,不仅让消费者放心,还体现出对消费者的尊重,让消费者舒心,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 邓谊希望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监督,推动信用建设。他说:“没有监督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推动信用建设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监督曝光。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手段,针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失信行为、社会普遍关注消费者热点、难点进行舆论监督,对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出积极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宣扬,形成重视、鼓励、保护消费者监督权的社会氛围,让消费者敢监督、愿监督、能监督,促进行业(企业)信用缺失状况根本好转。” 邓谊说,着力信用监管是加强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监管部门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智慧监管为抓手,逐步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积分制度和评分规则,统筹市场监管各领域“黑名单”,构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也鼓励消费者主动监督,逐步开展投诉公示制度试点工作,督促行业合规自律、企业诚信经营。 据介绍,2018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1.9万余件,消费者满意率达96.7%,抽检流通领域家用电器、儿童用品、家装建材等8大类商品质量2500余批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7600万元。成都全市消协组织共受理解决消费纠纷166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00多万元,支持消费者起诉76件,受理来信、接待来访20855人次。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热点、重点集中在预付式消费方面、老年消费方面、装饰装修方面。 记者 刘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