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青山之间,云离得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捉到一朵云; 溪流潺潺,几十棵几百年古树环绕周围,随风呢喃。 海拔近800米的浙江松阳县榔树村里,有一个松阳目前体量最大的民宿综合体“原舍•揽树”。4月27日,“浙江•松阳农文旅融合探索实践分享会暨乡村研学实践地发布会”在这举行,发布会还成立了“松阳未来民宿联盟”,助力松阳民宿+产业的拓展升级。 近年来,松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关系重塑、产业重振、文化重兴、资源重组、体系重构”要求,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导向,以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自觉、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和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自觉,努力构建以高品质生态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生长型产业体系,培育符合生态文明形态的乡村经济新形态。 浙江省松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谢雅贞在发布会上说:“松阳正着力提升打造全县域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和当代艺术展、永不闭馆的乡村博物馆,和永不停歇的乡野运动场。当下如何让民宿与当地生态农业、养殖业、中医药、特色文化等结合起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目前,松阳有岱头有机大米、上庄原种土豆、四都生态萝卜以及各村土鸡、土鸭、土猪肉、高山蔬菜等一大批优质生态农产品,有竹溪排祭、客家祭祖、象溪溪鱼节等一批彰显民俗魅力民俗节庆活动,有红糖工坊、契约博物馆、油茶工坊、豆腐工坊等一批生态博物馆。我希望今后松阳的民宿能打造成为农产品的消费者、销售者,文化体验的交流平台,民风民俗的展示窗口和手工制作的场所,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姚志明认为,振兴乡村需要结合各方力量,“松阳乡村研学实践地”与“未来民宿联盟”的发布,正是开创“民宿+”发展模式的一种尝试。 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胜萱也在发布会上向大家分享了乡伴原舍•揽树从设计到建成以来的故事。这个浙江首个以“民宿综合体”创建的山区乡村振兴项目,也诠释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方向比速度更加重要。 发布会上,松阳县教育局副局长赖松平为乡伴原舍授牌“松阳乡村研学实践地”,在松阳当地探索民宿+研学的发展模式。 松阳具有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整体正在日益成为一座彰显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气息的大博物馆,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精美建筑、一系列的乡村博物馆,比如红糖工坊、契约博物馆、王景纪念馆、石门圩廊桥等。作为“松阳乡村研学实践地”,乡伴原舍将挖掘在地文化,发挥农文旅融合的优势,结合松阳当地的优质精品民宿资源,推动亲子、教育、研学等特质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乡伴在松阳设计建造的榔树村“原舍•揽树”、松阳老城善应堂,在松阳“研学+旅游”的方向上进行了探索。比如善应堂尝试提取了松阳在地的中医药文化,开拓中医药研学游,大家可以在这里认识中草药,用中草药制作香囊、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原舍•揽树”也计划将民宿与当地的乡村建筑相结合,让游客在体验民宿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松阳乡村建筑之美,甚至可以动手尝试夯土工艺,搭建松阳特色的黄土屋;将旅游与松阳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将古法造纸等非物质文化纳入研学的范畴……这些尝试,都将为民宿+研学提供更广阔的内涵和更多可能性。 发布会上,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叶云宽为松阳民宿代表颁发了“松阳未来民宿联盟”牌子,第一批10家松阳民宿入选民宿联盟,共同抱团升级。“未来民宿联盟”成立,将助力松阳民宿产业的发展升级,为民宿产业提供一个规范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示范。未来,民宿联盟将不定期举办行业沙龙论坛会议、引入资源模块系统对民宿统一化管理等方式共同推动松阳“民宿+”的发展,这也是一种推动着乡村振兴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民宿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松阳是田园牧歌式的桃源胜地,是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也是华东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标本,还拥有“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示范区,全县拥有茶园面积12.85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 随着松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松阳乡村价值不断被发现,各地知名团队纷纷参与松阳民宿规划建设,一批社会优秀人才和有文化知觉的优质工商资本落户松阳。现在松阳县401个行政村中120个村植入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乡伴文旅集团把“理想村•松阳榔树村项目”正式引入松阳,将打造一个融合当地文化、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的栖居方式的民宿。 发布会现场举行了“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产业+路径”分享会,与会嘉宾们就“松阳民宿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如何与文化和农业融合”等内容开展了对话交流,探讨了未来松阳走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有机协调,自然、人文和历史和谐共生的融合发展新路,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