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电商年中大促再次掀起一波“买买买”热潮,而直播卖货更是成为推波助澜的新兴方式。诱人的海鲜直播吃,好看的裙子现场试,边看视频边下单的新鲜体验让“剁手”变得更加有趣轻松。但光鲜的直播背后,问题产品退货难、投诉难,跟着主播“买买买”并非毫无风险。在流量变现的助推下,抖音、快手等拥有大量受众的视频平台均开设了自己的购物平台,或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在视频中直接贴入购物链接。网红主播推荐好用的产品,消费者观看视频后可以一键下单,相比于这样顺畅、轻松的购物流程,消费者在需要售后服务时却总是坎坷颇多。 网友晓晓关注了一名拥有300余万粉丝的主播,今年5月她在主播推荐下买了两双运动鞋。“结果收到发现质量特别差,鞋底鼓着大包,和视频里的完全不同。”晓晓说,自己联系了卖家,却被告知不属于质量问题,不予退换。她去该主播的视频下留言希望警示其他网友,却发现自己很快被主播屏蔽,无法发言。记者进入某视频平台的网上商城,发现产品页面内并没有评论界面,只有“晒单”选项,只有已经购买者拍摄的视频才能显示在这里。但是记者看到,无论是销量为119件的一款连衣裙,还是高达6000余件的一款海鲜,显示的晒单数量均为零。这为消费者了解商品真实情况造成巨大鸿沟。 依靠社交属性和直播形式,短视频平台上的电商发展迅速,而与传统的电商平台不同,这类电商主要利用单品流量进行引导、推广,并吸引顾客来光顾。看似更加亲切直接的售货方式,却存在诸多问题:售后服务堪忧;虚假宣传横行;价格信息不对称。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电商青睐那些对网上购物不太熟悉的群体,他们缺少对比同类商品和比价的意识,只要产品看起来新奇实用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而部分商户定价可以做到大型电商平台的2-3倍,利润空间极大。“虽然抖音、快手的定位是社交平台,但只要其在平台内开设店铺,从事销售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就应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履行电商平台的责任义务。”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