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见效快的就是好产品?有可能是激素
 
2019-06-19 10:02:34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张斌 记者徐文智)近几年,美容消费纠纷逐渐增多,消费者应当如何做到理性消费、合理选择呢?近日,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预付式消费慎选机构。美容机构中的美容顾问经常向消费者推荐办理预付卡充值业务,这也是最容易产生投诉的领域。消费者要查看美容机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场地环境等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消费前,尽可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机构;一次性购买预付卡的金额不要太高,防止商家突然关门歇业;详细了解预付式消费服务内容等条款后,再签订协议,不能只听商家的口头承诺。

消费时,问清消费金额,掌握预付卡的余额,并尽可能地留取消费凭证,防止预付卡金额被额外扣减。使用预付卡过程中,发现商家出现违法经营行为,及时向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立竿见效产品多激素。消费者在选择美容产品时候,购买前检查包装盒上的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标签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净含量(净容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者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和产品标准号。特殊用途化妆品(如防晒、除臭、祛斑等),还须标注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进口化妆品应标明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及经销商代理商名称、地址。

选购膏霜类化妆品和润肤乳液时,可根据各人对香气的嗜好选择不同香型的产品,甚至是无香的产品。香气应纯正、幽雅,无不良异味。产品的质地应细腻均匀有光泽,色调自然,无干缩、出水等现象。手感良好,体质均匀,粘度合适,膏体易于挑出,乳液易倾倒或挤出。涂抹在皮肤上,易于铺展和分散,肤感润滑,使用后能保持一段时间持续湿润而无粘腻感。根据肤质不同选择不同的产品。

消费者在美容机构做护理时,应随时检查美容师使用的产品是否和自己购买的一致,防止产品被替换;对于一些促销的产品,切不可为了贪图便宜,忽略品质;凡是夸大效果的产品,一定不可信;立杆见效的产品,一般都会添加激素。

医美整形要适合自己。根据自身消费能力和美容意愿,选择资质健全的大型医美整形医院。接受整形外科手术前,除了留意医师资质外,更要注意医师到底是否曾接受完整的外科及整形外科训练,合格的医师会主动出示证明其专业资格的相关证书或文件。

查看医美整形医院的手术室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和相关要求,术前照相是作为整形美容效果对比的必要材料之一,消费者要了解拍照事宜,要注意自我隐私保护,避免隐私泄露。

保存每次的就医资料例如收据、挂号单、书面就医记录、病历记录等。如有纠纷发生时,消费者可以作为申诉维护个人权益的基本凭证。

消费者要签订手术协议书并了解手术协议书内容,以及手术完要达到的效果。签订手术协议书既显示出手术的严肃性,也是处理消费纠纷的法律文件依据。

在使用注射类产品时,要检查产品是否是符合国家相关批复允许使用的产品。

不轻信朋友圈、微博等媒体平台广告。要甄别手术效果的真实性,避免盲目选择,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斌 徐文智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