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网络直播中淫秽色情、暴力血腥、诈骗骗捐等违法违规现象已大大减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网络直播乱象如今换上了“新马甲”,不健康甚至违法内容仍不时出现在网络直播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现在的网络直播乱象与前几年有着很大不同,与涉黄涉暴等违法违规行为相比,现在更多的是侵犯他人隐私、宣扬封建迷信、传播低俗文化等乱象。” 衣着暴露、动作具有性暗示、直播污言秽语、公然调侃南京大屠杀……近年来,有关网络直播不当行为的新闻常见诸报端。这些行为与违法违规行为并不完全相同,本质上是一种打“擦边球”行为,因此也使部分主播有机可乘。 除了打“擦边球”外,关于网络直播的边界也引发争议。2018年,有个别主播以网约车为载体,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接单过程,而被直播对象多为女乘客;今年4月,明星陈某带孩子逛街时被斗鱼某主播进行直播,陈某对此非常不满并怒斥该主播。诸多新闻事件将网络直播乱象一次次拉入人们的视野中。 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如今,用户观看直播的习惯基本养成,且观看频率高、付费意愿也较强,加之移动直播平台的崛起,直播的门槛大大降低,开始变得人人可直播、一切皆可直播。有业内人士认为,网络直播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吸引了风投资本和直播从业人员竞相涌入,也因此造成了网络直播环境的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为了营造清朗的直播环境,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于网络直播乱象的整治早已展开,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有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网络直播乱象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直播行业的违规成本太低,监管成本过高,因此还会有“漏网之鱼”。针对目前存在的打“擦边球”和低俗行为,可采取列举式将法律禁止直播的内容、行为等具体化,从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同时,应构建信息共享的黑名单体系,防止违规网红换个“马甲”再次出现。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