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小程序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载安装等特点,近一两年来发展迅猛。但记者调查发现,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小程序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有的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售假高仿的“新天地”,有的扮演着套路贷等违规APP“中转站”的角色…… 目前小程序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深受各大平台热捧。数据显示,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数超230万、日活用户超2.3亿人次;百度日前公布他们的智能小程序月活用户2.5亿人次,入驻小程序数量突破15万个…… 但就在小程序大发展的同时,其问题也逐渐显露:屡禁不止,成售假者的“新天地”;无序植入广告成虚假宣传“重灾区”;“套路贷”等违规软件的“中转站”;“签到打卡”成部分商家的“印钞机”。 资料显示,百度、阿里、腾讯正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小程序生态,华为、小米等知名国内手机厂商也力推基于小程序的轻应用项目。记者从上述公司获悉,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些互联网公司会不定期清理一些违法违规小程序,对一些敏感词、关键字进行屏蔽。但部分受访专家认为,目前各平台都处于大力吸引小程序商家加盟,快速扩张乃至竞争加剧阶段,平台“自己查自己”能否客观公正有待进一步观察。且从现状看,小程序还多为事后监管,“变换马甲”后继续活跃的情况大量存在。 小程序为何乱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商业小程序门槛极低;平台方把关不严;消费者自身不懂“条款”,后续举证难、维权难。 专家建议,企业应出台完整的监管运行规则,并将相关数据与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门共享,对违法犯罪活动实施联合打击。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