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当心被收集信息 垃圾分类小程序也得分分类
 
2019-07-25 09:10:27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武晓莉 

垃圾分类既是热度持续不减的热门话题,又是各地在看完上海人的热闹之后,必须陆陆续续面对的严峻现实。生活在信息时代,小程序以其免下载、即点即用的便捷性,成为助力人们面对垃圾分类“灵魂拷问”的工具。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垃圾分类小程序不仅内容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且大部分小程序只是搭上热门话题的“顺风车”,被厂商作为导流流量的入口加以利用,有的小程序甚至只是为了获取手机用户个人信息或者推送广告而已。

垃圾分类成流量ip

“看似简单,但很多人还是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分不清楚垃圾的类别,垃圾分类小程序因此应运而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创业者获得了很好的流量入口,为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抢占了先机。”

消费者不会分垃圾的烦恼成就了电商新蓝海,垃圾分类成了自带流量的ip。据曹磊介绍,自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相应关键词、搜索量和交易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为抢占小程序这个新的流量入口,导流用户,微信“垃圾分类”小程序急剧增加。搜索“垃圾分类”关键词,垃圾分类相关小程序数十屏都没到底,具体数量可见不小。淘宝、腾讯、支付宝、百度、科大讯飞等大公司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发布也合作提供了官方小程序,帮助市民进行合理垃圾分类。

而小程序的导流作用也不容小觑。以支付宝为例,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从6月28日ar(扩增实境)识垃圾试运行后的1周时间内,就有超过300万人查询。

游戏类小程序还不错

专门服务于垃圾分类的小程序其实本身也分好多类型。有的是传授知识的,有的是寓教于乐的,有的是提供切实帮助的,而有的竟然只是收集个人信息的。

记者在体验中发现,游戏类或者里面嵌入游戏内容的小程序并不少,体验效果还不错。

比如“分一分 垃圾分类格林的世界”,其界面下方从左到右分别对应蓝色干垃圾桶、绿色可回收垃圾桶、黄色湿垃圾桶和红色有害垃圾桶。玩家需要判断与上方掉落的垃圾相对应的垃圾桶,选择正确的话,对应的垃圾桶就会点亮。如果没选对或者漏掉,垃圾落地了,就会扣一颗生命爱心水,扣完游戏就结束了。游戏分为普通和进阶两类,即便是普通难度,也挺紧张刺激的,比较受欢迎。

还有一款叫做“快丢吧 语音搜索垃圾分类”的小程序。打开界面之后无需授权直接就可以进行语音输入。记者问湿茶包是什么垃圾,就有语音回复:“湿茶包是干垃圾。”同时,页面上还给出了相应的文字提示,内容是干垃圾的定义和解读。

这个小程序中有一个垃圾分类场景的测试,设定了一位独居老人王大爷为了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准备把吃过的食物残渣进行分类,你可以帮助他吗?然后记者就选了“我来帮他”。一共有十道题,比如掉落的长发、净水器滤芯、燃油罐、被污染的衣服、润滑油、美术黏土、玻璃水杯等是什么类型的垃圾?这些都是容易搞错的丢分题,虽然有小时候去废品站卖碎玻璃的经历垫底,但记者还是答错了,玻璃在如今被归类为不可回收的干垃圾。

通过互动等方式鼓励用户参与,小程序“垃圾分类新时尚”的体验感受也不错。记者发现,用户可以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搜索并确定商品的垃圾分类、互动问答、邀请好友、参与考试等方式获得积分,用积分可以换取包括干湿垃圾桶、环保手提袋等礼品。积分达到一定等级的,还可以成为vip用户,参与公益活动。

违规收集信息不鲜见

恶意、过度收集信息的情况,在垃圾分类小程序里并不鲜见。

比如由众壹云提供公益支持的“垃圾分类智能向导”,在输入框里有一句修辞错误却很煽情的话——“这世间本无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但记者发现这里不能进行手动输入,而是在最下方有一个语音输入按钮,上面写着“长按说出垃圾名称”。长按后记者看到页面上又出现一个“温馨提示”,提示有3条分类知识,提示下面是“授权使用”,即需要微信授权获取使用者的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记者授权后发现依然不能进行语音输入,因此记者怀疑所谓的语音输入需要授权大概率是个诱饵。

另外,记者在登录“垃圾分类智能向导”后还看到页面下面有“分享给朋友”和“回到首页”的按键,点击分享后记者发现,该小程序竟然可以读取微信通讯录,这显然已经是越权了。

一款叫“智慧垃圾分类平台”的软件,打开页面就是“采集员注册”,需要填写真实姓名。在联系方式选项写着“点击获取手机号”,点击后面“获取”的绿色按钮,竟然直接出现了记者的手机号码。点击“获取地址”按钮,出现“请授权获取地理位置”的选项。这些显然已经是在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了。

而一款叫“语音垃圾分类助手”的小程序则充斥着广告,使用者稍有迟疑就会弹出各种弹窗,这显然是借热词营销的纯导流小程序。

智能小程序太不智能

5g时代,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很多企业推出的小程序都打着ai(人工智能)、ar的旗号。但记者体验发现,这些所谓的智能小程序其实并不智能,其中拍照、语音等功能噱头大于实用。

智能小程序中有一种是通过拍照自动识别,但识别准确度还有待提升。记者用“垃圾分类智能助力”小程序拍了一块眼镜布,得到的答案一共有24个,大多集中在旧毛巾和各种状态的纸巾,却无一识别为眼镜布的。

语音类识别也不如人意。记者使用“iflyos垃圾分类查询”小程序,询问喝过的茶包属于什么垃圾,语音识别一开始回答是湿垃圾。后来记者又问茶包有外层,茶叶是湿垃圾,但外皮应该不是。但对于这些疑问,机器人已经无法识别,只能回复“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其实,用户不会为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去咨询,问的都是真正不明白的。因此,泛泛而谈的小程序,更像是噱头,没有太多实用价值。

据记者了解,继上海之后,全国首批46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市也将陆续开始实施。不过各地垃圾分类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如上海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四类,而北京则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物。而且不同城市垃圾分类的标准也不同,比如难坏上海人的“虾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被归为厨余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厨余垃圾。

面对错综复杂的垃圾分类需求,人工智能、语音和图像识别等技术无疑是很好的辅助手段。期待能真正服务于用户的小程序出现。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记者 武晓莉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