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今年以来,大力拓展ETC用户资源成为许多银行业务重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银行为招揽ETC用户,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规范现象,虽然数量增速明显,但办理过程中暗藏的“套路”引发用户不满。 不少银行频繁使用以下不规范方式拉拢用户办理ETC——收费站拦车,停车场贴广告;虚假宣传,办理容易审核慢;ETC“装”到报废车上。某银行理财经理耿钊告诉记者,以前ETC业务实行实名制,自己的车绑定自己的卡,但现在办理ETC受理条件放宽,不是自己的车也可以绑定。有的银行为冲数量,不惜动用报废车辆信息与银行卡户主绑定,等完成业绩考核后,再进行注销。 多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办理ETC的用户为有车一族,资质相对良好,对银行来说是高净值客户,可以衍生很多金融服务。目前,许多银行都给员工下达了办理ETC指标任务,银行员工压力很大。迫于业绩考核压力的不少银行员工,在办理ETC过程中一些“套路”侵害了用户权益。北京市民王一泽告诉记者,在多个银行咨询办理ETC时,对方都推荐同时办理一张信用卡,如不办理,则要将ETC绑定一张借记卡,并冻结一笔资金,金额一般为500元至1000元不等。此外,在注销ETC时,还需要交150元违约金。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看似冻结一笔费用是银行为防止绑定的借记卡余额不足,但实际办理ETC过程中,一些银行还会给办理者开通一个消费贷,用于垫付ETC扣款,有的消费贷年利率达16.56%。这意味着,借记卡上冻结的费用,几乎不会被使用。但这些环节,在办理时多数客户经理不会提前告知车主,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害,而且贷款一旦逾期,还会影响车主个人征信。 专家认为,当前银行ETC业务推广,虽然短期内办理人数激增,但要真正留住用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ETC的应用场景以及银行的各项增值服务。此外,对于目前推广环节存在的种种“套路”,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