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馅饼后面是陷阱 “赚钱”APP没那么好赚钱
 
2019-08-29 08:12:29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王峰 

看看新闻可以赚现金,刷刷视频可以拿红包,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可以有收益……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赚钱”“送钱”app风靡网络,似乎成了网上一景,吸引了众多充满好奇心的网民们的目光。但是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那些所谓的“赚钱”“送钱”app只不过是吸引流量的幌子,馅饼背后更多的是陷阱。

靠噱头吸人眼球

湖南长沙消费者刘先生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每天走路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前段时间,刘先生发现朋友圈里有多个好友在推广一款运动类app,声称“走路就能挣钱”“让运动产生价值”,还附有“新手指南”。“我就好奇了,走个路就能赚到钱?”刘先生虽然对此表示怀疑,但还是下载了该app。为了稳妥起见,刘先生在下载之前特地咨询了一位推广该app的朋友。对方信誓旦旦地说是真的,他每天走4000步,月收入有上千元。

但是,刘先生在注册过程中发现,不仅要实名,还要绑定个人支付宝,支付1元才能登录。“刚开始,我按平台上说的,每天走路赚'糖果',一开始3天赚1个'糖果',后面2天就赚1个,一切都还正常。可是后来发现光靠走路赚不到多少'糖果',需要不断做推广,'拉人头',才能获得更多的'糖果',升级会员,然后就是等'糖果'升值。由于拉不到人头,现在用了1个多月,虽然我每天都要走1万多步,但只赚到3元钱,可平台规定满50元才能提现,照这个速度,想提现几乎没有可能。”刘先生感觉自己上当了。

无独有偶,北京消费者刘女士也在使用一款号称走路就能赚钱的app。她告诉记者:“挣1元多钱得好几个小时,有时得十几个小时,而且要满100元钱才可以提现。我半年赚了48元多点。走好几万步,才1角多钱,现在已经不再想赚钱的事了,权当娱乐健身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络上各种打着“赚钱”“送钱”幌子的app非常多,这些“赚钱”app除了在各大网络平台植入广告外,还渗透至各个应用商城中,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玩游戏赚钱、阅读新闻赚钱、转发文章赚钱、试玩app赚钱、走路运动赚钱、知识问答赚钱、问卷调查赚钱……关于“赚钱”app的经验贴也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

这类“赚钱”app宣称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一定回报,非常具有诱惑力,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app采用“第一次注册奖励”吸引用户点击下载,而用户在初期获利尝到甜头后,又会在“成功推荐亲朋好友得奖励”的诱惑下向他人介绍,这些都加速了此类app的传播。

馅饼后面是陷阱

真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赚钱”app真的能让人轻轻松松就免费赚到钱?答案当然是:否!

“广告上声称的收益和实际差距很大,第一次注册奖励几千金币,注册后发现几千金币实际还不到1块钱。”下载过某资讯类“赚钱”app的小黄告诉记者。根据该平台规定,阅读资讯、观看视频、分享新闻、签到等都可以换取金币。然而,按照兑换原则,用户至少要阅读四五百分钟的新闻资讯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的短视频,才能赚取1元钱,进而才能在该app提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赚这1元钱,很不值当。而且平台还规定要累积到一定数量的金额才能提现,1块钱不能提。”小黄说,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款下载量不错但根本赚不到钱的app。

记者尝试下载了几款“赚钱”app,发现其下载量都不低,有的下载页面甚至显示安装达到了6亿次。在某个app下载的评价页面有许多留言,有些提到了“不能用微信提现”“一天只能赚几毛钱”等问题,有的甚至在评论里表示“都是假新闻”“新闻质量太低”。

记者注册了一款阅读新闻赚钱的app,刚打开页面就弹出一个新人红包,显示可提现6.88元。当记者依次完成签到、阅读、邀请好友等任务后,又获得了3000多个类似于积分形式的“现金豆”,可以兑换约3角钱。不过当记者打算提现时,却发现需要累计赚到30元才能提现。而这样的提现门槛,也同样存在于其他“赚钱”app中。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这类“赚钱”app通常都会给新人较多奖励,但是越到后期,用户拿到奖励的难度越大,也越难达到平台设定的最低提现要求。不过,为了不让用户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放弃,“赚钱”app还早已为用户埋下了另一个“套路”——通过“拉人头”赚钱。记者发现,许多app都设置了丰厚的推荐奖励,与看新闻赚钱相比,这种赚钱方式似乎轻松得多。某“赚钱”app宣称邀请一位用户可以得到9元,邀请越多赚得越多,最高可达13元。而以“走路能赚钱”为噱头的某app,则将拉人头数量与用户等级、收益挂钩。

暗藏安全隐患

看似魅力十足的“赚钱”app背后隐藏的不仅是极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赚钱”app为了躲避监管,不在正规应用商店上架,而是选择在网络上发帖。

业内专家表示,随意注册使用“赚钱”app,存在泄露个人信息风险。“赚钱”app在注册时,大都要求用户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因为涉及利益与提现,还要绑定银行账号、微信号等。在很多软件都要求实名认证的当下,不少用户觉得再多几个实名认证也无大碍,可当用户注册了这些所谓赚钱app后,兼职、推荐刷单、网贷等骚扰电话就开始找上门来,有的甚至因此“摊上大事”。

事实上,赚钱app大都涉嫌虚假违法宣传,以所谓的赚钱奖励诱人下载,以及向周围亲戚朋友分享,吸引大量手机用户加入,刺激流量扩张,再通过流量变现获利。同时,巨大的流量还可以用来吸引融资、提高企业估值。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表示,“赚钱”app大多利用丰厚的邀请奖励获取用户点击下载,进而赚取利益。而充斥这些app内的,是大量广告和八卦、猎奇信息,内容质量堪忧。有的“赚钱”app还诱导用户帮其拉人头发展下线,涉嫌传销并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隐私权。

业内专家提醒,对于“赚钱”app,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应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轻易提交个人信息、支付信息等内容,尤其对于需要交纳一定金额才能加入的“赚钱”app更应当审慎对待,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或者财产被侵犯,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记者 王峰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