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据新华社 最近,网络作家陈虹焱的写作习惯发生了一个变化:每完成一部分文稿的创作,除了保存作品内容,她还会将文稿信息上传至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数据链中,为自己的无形产权加一把“锁”。这条“司法区块链”的技术平台,是由杭州互联网法院搭建的。记者调查发现,被公众“常常在谈论总是听不懂”的区块链技术,已经悄然在司法存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食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落地。与此同时,数据互联互通协调难等瓶颈问题,也在推广应用中凸现。 根据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活跃,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能够承担实际业务的新产品;在电子存证和公益慈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始探索,但产品还不够成熟。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区块链应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伪应用”。比如,一些“区块链养鸡”“区块链文物鉴定”等所谓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据仅仅存储在自己公司的服务器上,没有同步给上下游,随时可以被篡改,并没有解决信任问题。 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早期、小众和试运行阶段,尚未出现“杀手级”的大规模应用。但是,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尝试。随着5G技术的落地,市场数据量的提升以及技术问题改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的应用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