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朱光函)“之前募集的资金基本用完,新的融资还没有谈妥,为了能让公司生存下去,只能将业务调整到资金消耗量稍小一些的小程序行业去。”某互联网游戏公司的负责人周侃无奈地说道。 周侃的情况在游戏行业还算过得去,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游戏公司注销、吊销的数量急剧增加。2015年,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仅为1122家,而2019年尚未结束,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8710家。相比之下,从2015年至今,国内新成立的游戏公司共9247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导致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面临退出窘境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最致命的是游戏运营时间越来越短和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这两个问题。 淘手游创始人杨鹏告诉记者,目前对于小型游戏企业来说,生存空间的确不多。他介绍,在2017年左右,一款游戏面世大约能获得6个月时间的客户关注,而现在这个时间缩短为3个月,很多企业在这段时间内连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要命的是获客成本成为压垮游戏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此前针对市场上的游戏做过测算,小型游戏公司获取一位用户的成本大约为200元左右,其中每5位用户才会出现一位付费用户,也就是说游戏公司要想培育一位付费用户的成本为1000元左右。” 而反观头部游戏公司,他们在用户获取方面十分轻松。杭州某大型游戏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早期的用户沉淀和公司其他产品对于客户的强大黏性,用户能够很轻松地得知公司推出的新款游戏,而一些原本使用公司其他产品的用户,见到新游戏推出后所转化的新游戏玩家也足以满足公司开发出的新游戏所需。 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型游戏公司进入恶性循环,“业内不少小型游戏公司的负责人见面就聊如何能将钱从付费用户的口袋里尽快掏出来,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型游戏公司逐渐深陷泥潭。”杨鹏说。 小型游戏企业究竟该如何找到出路?对此杨鹏表示,现在唯一能让小型游戏厂商获得下一阶段生存机会的只有5G风口了。“5G时代的游戏将会形成用完即走的模式,用户无需下载,注册即可使用,这种玩法大型游戏厂商也同样没有经历过,拥有行业底层摸爬经验的小型游戏企业未必没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