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10年前在杭州教工路开螺蛳粉店 三天没有一个客人 如今抖音网红来拍视频!它还可能出现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的食堂里
 
2020-03-13 08:39:28   杭州网

都市快报讯 春节至今,味道独特的螺蛳粉以6进微博热搜前10的成绩,打败了一众明星和美食。无论是线上线下,这碗诞生于广西柳州的米粉都是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散发着浓郁且有穿透力的气味,还有一副制造热搜的体质,和气味本身一样,源源不断、历久弥新。

这是8年前,马中才在北京开螺蛳粉店时没想到的。那时因为味道太大,他的店经常被投诉,因此关闭了近一半。10年前,从广西来到杭州,小粉认为螺蛳粉有商机,在教工路开了一家店,结果开业前三天,没有一位客人上门。

而光去年一年,仅在线上,中国人就消费了3300多万包螺蛳粉。现在,每天都有170万包螺蛳粉从广西发往全球各地。#中国人到底有多爱吃螺蛳粉#的话题,阅读数已经超过了7.2亿。

究竟是什么魔力让这碗粉从广西走向全国,从一款令人掩鼻而逃的小众食品变成了让一大群人欲罢不能的美食?

一条视频了解螺狮粉爆红史

“生了个喜欢吃屎的女儿”

马中才的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北京电影学院后门,店的规模很小,只能容纳5张桌子,算上他本人才4个员工。开店伊始,他瞄准的是习惯了这股味儿的北漂广西人,所以对有人推门进来闻到味道又飞似的跑走并不在意。

除了广西人,其他地方的人首次接触螺蛳粉确实会觉得这东西比较奇怪,有人能吃得津津有味,有人绕着它走。

螺蛳粉诞生在柳州,和广西人喜欢吃粉,以及柳州人喜欢食螺有关。据考证,两万年前柳州人就开始食用螺蛳。关于螺蛳粉,柳州有很多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当地人在机缘巧合下用螺蛳汤和猪骨一起煮粉,不经意间创造出了美味。

所以,螺蛳粉的“螺蛳”二字,指的是螺蛳汤,而不是螺蛳肉。和鱼香肉丝没有鱼一样,螺蛳粉不一定就有螺蛳肉。当然,除了螺蛳和其他动物骨,螺蛳粉汤头里还有十几种香料和中药材,由于配料不同,每家螺蛳粉的味道也有区别。

但对于许多螺蛳粉的拥趸来说,汤头还不是螺蛳粉的灵魂。这个灵魂浓缩在一味奇葩的食材里,那就是酸笋。在广西,酸笋的作用相当于姜,用来给螺蛳这样的河鲜去腥味,但由于发酵过后有一股“臭味”,使得螺蛳粉也有股奇怪的味道。

和有些人闻不惯臭豆腐和榴莲的味道一样,这股气味是螺蛳粉拒人千里之外的“罪魁祸首”。有网友很直白地将这股味道和下水道的味道画上等号,甚至称之为“屎味”。在热搜话题#妈妈眼中的你吃螺蛳粉#中,有位网友的妈妈就发了条朋友圈,抱怨自己“生了个喜欢吃屎的女儿”。

速食王者

不过,只要对这股味道有免疫力,螺蛳粉就变成了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美食。

小粉和哥哥一起开的“王记粉都”坐落在杭州的文三路,这家店是两年前从教工路搬迁过来的,面积不大,能摆下十来张桌子,正常情况下每到饭点,这里都是座无虚席。10年前,面对无人问津的情况,小粉一狠心,搞了一周免费试吃,才让店里慢慢热闹起来。

早在教工路开店时,小粉就受到过路人刘小姐的投诉。刘小姐对气味特别敏感,每天上下班路过小粉的店都觉得受不了。为了避免这股气味,她只能先走到街对面再绕路回家,一气之下就打了投诉电话。

小粉是从刘小姐口中知道这事的,当时她正在店里有滋有味地嗦着粉,“她说自己虽然生气但也好奇,为什么那么臭每天还有那么多人吃。”抱着这样的好奇,在一个周五,刘小姐抱着大不了洗两次澡的决心进店吃了碗粉,结果就“沦陷”了。

这个故事被小粉当成了经典案例,证明柳州当地关于螺蛳粉“一吃臭、二吃香、三吃上瘾”的说法不无道理。

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认为,螺蛳粉的“鲜、爽、辣、酸、烫”能激发食欲,刺激味蕾。这正是螺蛳粉在疫情期间,被宅在家里、状态疲惫的年轻人追捧的原因。2月3日至17日,螺蛳粉轻松干掉了火鸡面、方便面、自嗨锅等,成了线上速食食品的销售“王者”。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可以用扶摇直上来形容螺蛳粉的线上销量。在淘宝,去年螺蛳粉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10%,和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了600%。在柳州,去年主攻线上的袋装螺蛳粉的销售额突破了60亿元,是2015年的12倍。按照规划,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00亿!

从猎奇到分享

螺蛳粉能有今天的江湖地位,和2012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关。在第一季第一集《大自然的馈赠》中,导演陈晓卿用近1分钟的时间记录了柳州制作酸笋,再用酸笋做螺蛳粉的过程。虽然关于螺蛳粉的镜头只有短短10秒,但也让这道颇具地域性的美食轰轰烈烈地走出了柳州。

在片子开播前几个月,马中才接到了陈晓卿的口头通知,希望在他开的“螺蛳粉先生”店里拍摄一下螺蛳粉的制作过程,“后来他刚好到广西拍酸笋,就一道拍了。”

即使没能在《舌尖》上露脸,马中才的螺蛳粉店一定程度上给陈晓卿提供了灵感。在导演的微博上,第一笔有关“螺蛳粉”的记录,就和马中才的“螺蛳粉先生”有关。

按照马中才自己的说法,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把螺蛳粉当成了事业。首先,他不是地地道道的广西人,只是10岁时跟母亲从湖南到广西,小时候也只是喜欢螺蛳,直到大学才吃到螺蛳粉。其次,他是文学青年,曾和韩寒、郭敬明一样获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毕业从事的也是出版行业,后来辞职创业也和螺蛳粉无关。

除了第一批客人靠陈晓卿这些文化人招揽来,马中才很快发现,螺蛳粉跳出了广西圈子,而且辐射越来越广,“因为离学校近,先是一帮学生来尝鲜,尝完后会带舍友来,再发展成带同班同学来。”对于这帮年轻人来说,学校边上的这碗粉就像是好玩的游戏、好看的明星、厉害的球员一样成了制造共同兴趣的内容。

马中才将这种现象归结为“有同样的爱好,关系会比较亲近点”。“从猎奇到主动分享”也出现在许多有特殊气味的食物走红过程中。中国古代称榴莲为“流连”,就是源自于当时文人对这种水果的喜爱,即使它“未剖之时,甚似腐蒜之臭”。而“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样的强烈反差,也让这些食物屡屡成为焦点。

到了2014年,赵薇、阿Sa、佘诗曼等明星纷纷在微博上晒出吃螺蛳粉的照片,又为小有名气的螺蛳粉添了一把火。

然而,真正让螺蛳粉具备冲向全国能力的是形态上的变化。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梁应杰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