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华为这个牌子,大家一定对它不陌生,不少人都用过。名气大了以后,有人就开始逐利,纷纷仿造。小心,你买的华为手机可能是假的! 2019年,浙江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护航企业发展“蓝剑2019”专项行动。据统计,全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5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97人,捣毁各类制假售假窝点945个,涉案金额逾12.7亿元。其中,破获假冒浙商品牌案件286起,涉及80余个知名浙商品牌。 昨天,省公安厅公布了十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例,“生产假冒华为手机案”就是其中一例。 2019年4月初,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经侦大队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发现,钱王街某出租房长期大门紧闭,敲门也无人应答。之后在一次日常走访中,网格员终于敲开了出租房的门,发现这里竟是一个手机“拆、装、售”加工作坊,生产的手机都使用了“华为”品牌。 去年10月,犯罪嫌疑人姜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临安租了一套房作为制假点,从外地大量购买旧华为手机及假冒“华为”商标的配件和包装物,专门从事制假勾当。姜某还雇佣了大量人员,形成流水线生产销售模式,每个人都分工明确。先有人采购旧手机、坏手机和零部件,手机维修人员负责把旧的或者坏的华为手机维修并组装好,贴膜人员将翻新的手机贴膜,包装人员将手机置入新手机盒并塑封包装。就这样,一部“崭新”的手机就生产出来了。 除了生产环节,这一团伙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姜某与潘某合作,通过大型购物网站以及通信市场,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形成“制假工厂+批发销售+电商零售”的制售假犯罪链条,假冒的手机被销至全国各地。 从制假工厂批量出售时仅需1000元的华为手机,经过不法分子层层加价,转入各类网购平台时,被当成正品卖给消费者。实际上,这些假冒手机因技术不达标,有可能因质量问题导致火灾,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2019年4月17日起,临安区公安机关组织全局100余名警力,对涉案犯罪团伙实施集中抓捕。行动中,共抓获以姜某、潘某等人为首的团伙共1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在临安的制假、仓储窝点2处,当场查获型号为“荣耀、nova、P10”等华为翻新手机700余部,以及大量旧手机、零部件、印有华为商标的手机外壳、贴膜、空包装盒5000余件,累计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