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近日,辽宁抚顺市某高中要求学生上网课必须安装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监控摄像头,并对网课的电脑设备进行规定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对此,学校发布声明,表示对上网设备不做任何要求。当地教育局则称,没有要求学校安装监控,正在和学校联系进行处理。 大规模在线教育缺乏师生交流互动,对教与学都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对那些自主学习能力严重欠缺的孩子,如何督促其完成学习任务,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安装监控是出于监督学生学习、提高网课质量的初衷,但也不能掩盖该做法的瑕疵。 形式主义的做法,畸形的教育理念 网课期间,不乏有学校照搬班级教学的做法,要求所有学生每天都严格按照原先的“作息时间表”上网“打卡”,对于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教育部一再明确要求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但部分学校依然故我。相比之下,涉事高中要求学生从上午7点到晚上10点半都开着摄像头,连午睡都要在监控下趴在桌子上进行,否则就要扣除德育量化分,更是变本加厉。 除了有泄露隐私的风险,这种“硬核监控”更暴露出有些教育者畸形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全程监控之下,并不代表就能提高学生的上课质量。 不考虑实际情况,借机薅学生羊毛 “这种监控比其他的监控要贵。”据报道,买齐学校所需设备至少需要四五千元,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少学生表示,自己被老师催促购买,甚至被要求写“自愿购买监控并申请老师监管”等申请书。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产品,难免让人怀疑有“吃回扣”之嫌。 这里面是否有违规操作与权力寻租空间,显然也需要进一步查清——教育要的是科学跟人文兼备,而不能动辄对学生采取监控思维,抑或是借机在他们身上“薅羊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