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粽子界的“后浪”和“前浪”,一同站在人造肉风口上
 
2020-06-01 08:53:40   杭州网

都市快报讯 还有一个月就是端午节,粽子该排上日程了。正好,浙江本地两个品牌不约而同推出了人造植物肉粽,且都号称“全球首款”。

其实,谁是首款我们并不关心,好不好吃才是重点。去年中秋节前试吃某创业公司的人造肉月饼,那种一言难尽的滋味至今还萦绕在舌尖。时间过去半年,概念红到爆的人造肉技术有没有进步呢?吃过才知道。

抢先推出人造植物肉粽的,一家是新兴休闲零食品牌,另一家是百年老字号。粽子界的后浪和前浪,一同站在人造肉的风口上。后浪有两个口味:板栗素肉和笋尖素肉(两只33.8元);前浪有三个口味:咖喱人造肉、海鸭蛋人造肉和黑椒人造肉(三只原价69.9元,促销时卖过39.9元)。这些粽子的肉馅,主要配料都是大豆和豌豆制品,且都不是品牌自主研发,而是来自人造肉创业公司。

为了便于与真肉粽进行对比,我们还准备了另一家老字号的栗子鲜肉粽和蛋黄猪肉粽。

拿到粽子,先看颜值。必须承认某老字号的这款人造肉粽开箱更惊艳。包装盒是一个大号易拉罐,写着“未来粽”,粽子则是当地传统的船形粽,小巧玲珑。

新兴休闲零食品牌的素肉粽,则沿用以往的纸盒和“龙腾粽”的名字,比较常规。

两个品牌都是真空包装,常温保存。这点比较友好,去年试吃的某品牌人造肉月饼,必须冷链运输、冷藏保存,不方便。

包装当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作为一个粽子咸党,吃进嘴里更有发言权。

按包装提示,将所有粽子入水煮15分钟,激动人心的试吃正式开始。

切开板栗素肉粽,露出一个切面有很多小孔洞的灰白色肉球,看不到真肉的肌理,更像凉菜里常见的烤麸,又有点像火锅伴侣贡丸或者小狮子头。

凑近闻一闻,没有豆腥味,但也没肉香,捏在手上有点滑腻,不油润,也不弹。口感比较软糯,不够筋道,嚼到最后能明显感觉到颗粒物,后味有豆制品的味道,但又不像素鸡那么浓郁。嚼了几口,我的同事大史眉头皱了起来,我觉得还行。

将糯米饭包上肉球一起吃会不会好一点?果然,糯米和箬叶的清香基本覆盖了人造肉的味道,马上又回到正常肉粽的口感,大史的表情也恢复了正常。

再切开海鸭蛋人造肉粽,露出一块灰褐色的“肉”,大史眼睛转了半天说像火腿肠,我觉得有点像午餐肉。

用筷子夹起来才发现,这块“肉”大有乾坤:它竟然做成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模样,要是加一块肉皮,简直能以假乱真。手感也接近腌过的真肉,比较紧实,有弹性,不过“肥肉”和“瘦肉”一样硬,又让人容易出戏。

可惜的是,这块肉的口感配不上它的外表,淡而无味,有韧性,嚼到最后还有残渣,也有豆腥味,谈不上难吃,但也不怎么想吃第二口。赶紧往嘴里塞了把糯米饭中和一下,味道就好多了。

继续打开其他几款人造肉粽,结果大同小异,单吃肉馅,很难找到熟悉的真肉口感和香味,和糯米饭同吃,才能回到普通肉粽的风味。优点当然也有,它们不像真肉粽那么油腻,都比较清爽。说句题外话,两个品牌的糯米都处理得不错,汤汁充分浸润,颗粒饱满,软糯又不黏牙。

大史说,他还是习惯真肉粽的味道,喜欢那种油润、筋道、Q弹、回味悠长的风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真肉在美拉德反应下独特的汁水四溢和香气扑鼻(美拉德反应,即热力作用下,糖分子和氨基酸分子发生独特化学反应,产生各种风味和香味物质),让人一下子难以适应这种略带干涩的科技新食材,但与去年的人造肉月饼相比,进步还是明显的。不过,与它们标榜的“真肉口感”相比,确实还有不小的努力空间。

试吃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造肉粽标称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等健康概念,但它们的营养成分表不是这么回事。

能量值最低的,竟然是真肉粽(栗子鲜肉口味),每百克含量836千焦;新兴休闲零食品牌的板栗素肉粽每百克能量高达1027千焦,其他几款人造肉粽也都有900多千焦。

“翻译”一下: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快走45分钟可以消耗100克栗子鲜肉粽的热量,需要多走15分钟才能消耗100克板栗素肉粽的热量。

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两项指标也差不多,都是真肉粽比人造肉粽单位含量更低些。

而在蛋白质含量上,真肉粽的每百克含量超过7克,而人造肉粽只有一款超过7克,其他大多只有4-5克。

当然,肉粽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糯米,蛋白质含量也会受其他馅料的影响,但吃货们如果认为人造肉粽能更好地控制热量摄入,可能是个误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朱文科    编辑:吴阳杰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