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曾有人放裤兜中给iPhone充电突然自燃,右腿烧伤需植皮 都市快报 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可以给移动电子产品在没有外部电源的场合充电。如今充电宝已非常普及,然而,做为一种新兴产品,充电宝也经常引发险情。 容量虚标、电芯造假...... 充电宝使用有隐患 这是广东的电视媒体2019年报道的一条新闻,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地铁站台上充电宝燃起火光,引起惊呼。广州地铁通报5月16日早上10点多,广州地铁3号线沥滘站内,一名乘客发现充电宝冒烟后扔到地上,工作人员准备灭火时,充电宝发生爆燃。 
不仅仅是在地铁上,近年来在飞机、火车、以及居民家中发生的充电宝自燃甚至发生爆炸的事件是时有发生。 2017年,杭州江干区人民医院(杭州烧伤专科医院)烧伤科收治了一位小伙子小张,四肢(以右下肢为主)8%烧烫伤,其中3%-4%为Ⅲ度,需要做植皮手术,康复至少要半年。 医院方面说,造成这个事故的,是很多人在用的充电宝。 小张说当时正在客户家里拜访客户,裤兜中正在给iPhone充电的充电宝突然自燃,一点征兆都没有,充电宝就烧起来了!当时还没充几分钟电,他急中生智脱下短裤才将火扑灭。 小张的充电宝是2015年在网上一家数码专营店以99元购得,充电宝容量为10000毫安。小张的爱人拍下了充电器残骸的照片,只见充电宝的“内脏”烧得焦黑,“躯壳”四分五裂;外壳为灰白色,裂成两块。 医生说,之前该医院也遇到过一个案例,也是热天,也是充电宝在裤子里燃烧,伤者也是个男人,但幸好他及时把燃烧的充电宝掏出来了,没造成大面积烧伤。 记者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了解到,充电宝产品2019年产量估计有八九亿个,近几年每年市场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充电宝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省。记者前往广州对市场上销售的充电宝产品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家店铺销售的充电宝外形相似,大部分宣称的容量基本都是一万毫安。 
销售人员:“55(元)我是最低的,价格便宜的,做工肯定是粗糙的,不用看。” 记者:“这种在这里有吗?” 销售人员:“肯定有的卖,有些人贪便宜,二三十块钱是有,肯定会有啊,它做工可以看得出,不用看,看它做工还有个重量, 如果一样重里面可能装的是沙或者什么。” 记者在商场里的一家店铺确实发现了售价更加便宜的充电宝产品。 
销售人员:“这个品牌……质量做的不如那些大品牌好。” 记者:“这个多少钱?” 销售人员:“这个25元,五个以上拿。” 记者将在这几家店铺随机购买的充电宝产品送到了权威的国家级检测机构广东质检院。 广东质检院轻纺部轻工室工程师梁志勇:“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个容量输出不够,我们实际放电的容量也是远远小于它移动电源标识的那个容量的。” 记者调查时购买的另外一款充电宝,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检测人员在对产品拆解后发现,里面的三颗电芯外壳颜色不一致。检测人员对它进行了拆解,记者发现,电芯的外壳打开后里面倒出来的竟然都是沙子。 
广东质检院轻纺部轻工室工程师梁志勇:“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这个劣质的,甚至这种假冒伪劣的这种电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根据检测人员的测试结果,记者发现随机购买的几个产品在电池容量、标称标识等项目都不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安全项目同样存在问题,也就是说,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正常给手机充电的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