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疫情面前,销量不减反增。 没错,今年1—6月,贵州千里山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实现杭州市场销售三穗鸭产品192吨、销售额301.97万元,较2019年同期销售总量增幅约240%。 作为整个三穗县最大的三穗麻鸭生产企业,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江干区可帮了我们大忙。”负责杭州区域市场销售经理杨通军感慨地说。 近年来,随着江干区与黔东南州三穗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三穗鸭、咸鸭蛋这些独具三穗特色的农特产品,已成功搭乘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快车,纷纷走上了杭州市民的餐桌。 美味的三穗麻鸭不但会飞,而且还飞出一个脱贫致富的生态产业。 纷至沓来的“大单” 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三穗,也是中国地方名鸭——三穗鸭的泽源地。 该县有600多年的养鸭历史,早在1982年三穗鸭就被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1993年三穗鸭被列入《贵州畜禽品种志》,2003年被收入《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由此,三穗也有了“鸭乡”之称。 别看三穗鸭个头不大,它瘦肉率高、肉质细嫩,而且产蛋多、蛋质佳,再加上胆固醇低、富含氨基酸,粗蛋白含量41.85%,健康又好吃。 名声在外,销路却被疫情挡住了脚步。 自疫情发生以来,受消费市场的冲击影响,千里山公司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销。江干区驻三穗帮扶工作组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杭州市对口支援局和江干区总工会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扶贫助农宣传、爱心团购推广、消费扶贫行动,全力以赴帮助公司打开杭州市场和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三穗鸭产品“进商超、进电商、进机关、进食堂、进市场、进社区”。比如,助力三穗鸭产品“上架”世纪联华、物美、华润等大型商超,“上线”贝店平台,“上货”勾庄批发市场,“上柜”钱江苑农贸市场免费扶贫专铺。 前不久,千里山陆续成功拿到了来自杭州的多份20余吨的三穗鸭“大单”。杨通军说,目前这些订单已经早早运抵杭州,正在陆续送到消费者和经销商手中。 此外,江干区发改经信局、商务局、总工会、工商联共同发起消费扶贫倡议,引导、鼓励和号召广大爱心企业、单位、市民开展三穗扶贫产品认购。(下转第2版) 穗货出山的逆势上涨 搭上东西部扶贫协作快车的不只是鸭子,还有鸭蛋。 “水姑妈”咸鸭蛋是三穗县有名的农特产品,它以当地新鲜鸭蛋为原料,用农家稻草灰制作的草木碱,经手工裹灰,然后放入窖坛古法研制而成,风味独特,味道诱人。 黔东南民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美伦表示,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下,今年以来线上订单持续上升,从生产车间到咸鸭蛋销售门店,所有员工都在加班加点处理订单。今年公司销售到杭州的产品突破了50万枚、销售额超过1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倍多。 “通过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搭建的销售平台,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了我们三穗的优质农产品,同时,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倒逼我们源头产业的优化调整,比如生产的咸鸭蛋、食用菌等农产品,逐渐形成了订单生产消费格局,有效助力穗货出山、助推脱贫攻坚。”三穗县工信和商务局副局长杨胜余介绍,今年1月—7月,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助力下,三穗消费扶贫产品总量689吨、销售金额1602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140%。 从产品销售到产销对接,从市场开拓到渠道拓展,江干、三穗两地围绕“深耕消费扶贫,实现助农增收”帮扶理念,突出消费引导、强化产销对接、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推动模式,探索“电商云销、专场促销、商超现销、基地直销、项目产销、政府助销”六大销售帮扶模式,积极探索两地消费扶贫的帮扶协作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