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部分网络平台销售带毒野生菌现象调查
 
2020-09-17 10:09:14   杭州网

新华社昆明9月16日电 题:“致幻蘑菇”竟成网红商品?——部分网络平台销售带毒野生菌现象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颜之宏、林碧锋

“吃了可以见小人”“见不到小人给差评”……近日,“新华视点”记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现,部分卖家借助互联网平台,向消费者兜售有一定毒性的菌菇。在产品介绍和评价中,一些人还宣扬菌类的“致幻”作用。

为何一些消费者对致幻菌菇“趋之若鹜”?网络平台贩卖这些菌菇是否涉嫌违法?“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严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却在网上蹿红

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时令。近来,一种名为“见手青”的野生菌在网上蹿红。

“‘见手青’是云南对多种牛肝菌的俗称,菌肉碰伤后会呈靛蓝色,所以叫‘见手青’。其中一些品种,如加工不当贸然食用会中毒。”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孙丽平教授说。

在抖音上,有数十个“见手青”的关联话题,一些话题的播放量超过4000万次。在一个题为“刺身见手青”的话题下,一名网友上传了两段疑似生吃“见手青”的视频,引发其他网友热议。有人直言,这样做太危险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孙丽平介绍,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无毒菌菇中混入了有毒品种;二是野生菌未经驯化,表层嫩薄易破裂,极易污染、滋生腐败菌和食源性致病菌。

7月26日,昆明市民杨女士从冰箱里拿出此前炒好的牛肝菌热熟食用,意外发生食物中毒并出现幻觉,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云南省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7月,云南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网络平台的卖家除销售常见的带毒野生菌外,还兜售一种外号为“幻觉蘑菇”的毒品野生菌。

“幻觉蘑菇”学名裸盖菇,食用后会产生更明显的致幻效果。“跟裸盖菇比起来,‘见手青’真的是小儿科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裸盖菇内含有一种名为‘赛洛西宾’(又名裸盖菇素)的神经毒素,人在服用后会出现幻视、幻听、感觉错乱、人格解体及行为错乱等反应,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今年以来,贵州、新疆等地警方陆续打掉多个利用互联网销售裸盖菇的犯罪团伙,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裸盖菇菌丝并学习相应的培育方法,得到裸盖菇成品,并再次通过网络平台兜售给寻求刺激的人。

致幻作用竟成营销噱头

今年以来,一些描述误食带毒野生菌后出现幻觉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一些不明情况、寻求刺激的人开始主动搜寻这类“致幻菌”,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揽客。

记者在抖音看到,一商家在其销售的“红葱牛肝菌”的产品介绍中,以“吃菌子看到小精灵”作为宣传语,且没有任何食用风险提示。据了解,红葱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种,近年来滇中地区食用红葱牛肝菌后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淘宝上,部分打着“致幻蘑菇”旗号的店铺中,“见手青”的月销量达百余单。而以“致幻菌”“见小人”等作为关键词搜索,售卖相应野生菌的店铺赫然出现在结果列表的靠前位置。

“云南特产‘见手青’,致幻菌见小人。”一家名为“滇中小哥”的淘宝店铺,将野生菌的致幻作用作为其宣传噱头,商品详情页同样没有任何风险提示。记者向该店铺客服询问售卖此类带毒野生菌是否需要相关资质证明,对方答复称,这些都是本地吃的“安全菌菇”。卖家称,其所出售的菌菇为野外采摘得到的。

在拼多多上搜索“致幻蘑菇”,结果也会导向“见手青”的相关卖家处,一些店铺在商品出售详情中也未进行食用风险提示。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祝良研究员介绍,在云南,“见手青”市场价为每公斤160元左右,网上售价更高;从收购到售卖,每公斤利润可达100元左右,颇为可观。

通过百度进行关键词检索,还可以发现部分售卖裸盖菇的卖家。他们通常以评论留言的方式,在视频或工具类网站留下微信号、QQ号等联系方式。

经过一番周折,记者联系上一名声称有裸盖菇售卖的卖家。他通过QQ给记者发来裸盖菇样本照片。“80元一克,10克起卖,下午就能发货。”面对记者的询问,卖家显得颇为谨慎,在察觉到记者并无购买意向后,迅速删除了记者的账号并清除了聊天记录。

记者发现,尽管百度贴吧“裸盖菇吧”已在此前被封禁,但仍能通过百度快照的方式,清楚地了解到相关卖家在今年四五月份发布的联系方式。

记者已将上述涉嫌违法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

别乱卖,别乱买

杨祝良说,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所谓“有毒菌类”,大多是含有致幻毒素的野生菌。消费者不当食用后容易出现中毒现象,轻则腹泻、头晕、出现幻觉,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云南省律师协会刑委会主任李春光说,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说,卖家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来看,卖家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无毒、无副作用。商家以“可以致幻”“能见小人”等字眼作为噱头进行宣传,且没有明确风险提示,这种行为属于误导消费者,如果出现后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李春光呼吁,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平台销售此类商品的行为。互联网平台应对相关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资质审查,对销售食品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为追求刺激体验随意食用可能有安全风险的野生菌。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救治,并随身携带野生菌的样本或照片,供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李春光提醒,“赛洛西宾”属《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列管的第一类精神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任何在网上销售或购买含有此类药品的菌菇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切勿以身试法。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颜之宏、林碧锋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