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屋顶小漏洞要灌注近百斤防水胶? 房屋补漏“黑科技”耍花招
 
2020-10-20 09:10:23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铭)“只有巴掌大一块漏水的地方,就灌注了近百斤防水胶,要价1万多元。”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张女士事后才知道,自己掉进了网上房屋补漏“黑科技”设下的陷阱。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活跃在网络信息平台、微信朋友圈的防水补漏团伙,以补漏“黑科技”为幌子,采取事先不告知却大量灌注防水胶液的手段,坑骗消费者钱财,已经造成了一大批消费者上当受骗。近日,根据张女士投诉反映的情况,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快速反应,向全市消费者发出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警惕房屋补漏价格陷阱。

小漏点灌胶要价上万元

消费者张女士居住的跃层房屋,因为4楼卫生间顶部漏水,这几年让她操了不少心。卫生间屋顶是自家的花园,每逢下雨,卫生间就漏水,维修了好几次都不管用。今年8月,成都遭逢大雨,屋顶漏得更利害。正在这时,网上一则房屋补漏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

张女士告诉记者,这则名叫“雨宏防水”的广告宣称,自己是“黑科技防水补漏”“免破坏、免砸砖”“24小时上门维修服务”。点击进入后没有办法了解该企业的详细信息,只让填写房屋地址。张女士填写后立即就接到了补漏师傅的电话,说上门来查看。

8月23日下午4点,自称姓许的师傅驾驶一辆面包车来到张女士小区。抬进家门的除了灌注防水胶使用的空压枪外,还有两大桶沉甸甸的化工材料,上面没有产品信息,不知道为何物,现场称重59公斤。

“漏点不大,能用这么多材料吗?多少钱一公斤?”张女士有点疑惑。

许师傅回答称“牌子扯下来放在车上的”“80元一公斤”“用多少算多少”,并用纸杯现场演示,两种材料混合后,很快就形成了果冻状的冻胶。补漏就是用“针”把冻胶灌注进漏点的墙体里。

张女士在现场看到,许师傅先是在屋顶花园地板上打一个洞,把“针”放进去,开始往里面灌注冻胶。令她惊讶的是,两桶材料很快就见了底,而卫生间还是在漏水。她赶紧制止住,询问大概要用多少材料才能堵漏。对方解释说,屋顶下面有防水层、保温层等,太厚了,用多少材料说不清楚。最后许师傅直接到卫生间,对准漏点,又灌注了2.5公斤左右,漏水才堵住了。

最后结算下来,这次共使用防水材料48公斤,要价11520元。经过讨价还价,张女士给了6800元,对方才肯离开。

随后,张女士想了解到底是什么黑科技,网上搜索看到有受骗者和她的遭遇一模一样。受骗网友说,这种防水材料市场上到处都有,每公斤仅1.7元,灌注设备2400元就能买到。“像一个剧本演出来的一样。”张女士知道上当受骗了,后悔当时没有立即报警。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事后查询未发现该公司任何注册信息,因为主体信息缺失、未签订合同等原因,导致证据不充分,无法向法院起诉,报警也未能立案。她通过小区门卫,记下了此人的面包车车牌号码为“皖SP2F××”。记者通过百度查询到,一伙被称为“安徽补漏帮”的补漏骗局早已出现,手法如出一撤,受害者不计其数。

过度灌胶成补漏潜规则

记者了解到,在房屋补漏行业里,维修人员通过模糊收费规则、过度使用防水材料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以达到多收钱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使正规注册的防水公司的维修人员,也暗中耍这种花招。受害者投诉不断,今年以来《中国消费者报》四川记者站接到了多起相关投诉。

据家住成都市某小区业主王先生反映,不久前他就遭遇了房屋补漏陷阱。成都一家防水公司维修人员超量用胶的手法是,事先只告诉公司特制材料价格为每公斤320元,在使用数量上含糊其词,结果野蛮施工,超量使用。“在处理屋顶时,不按照防水专业规范进行操作,不顾房屋防水质量,将一桶材料直接倒进需要处理的花台里,以达到尽量多使用涂料的目的,致使花台底部有厚厚一层胶堆积,一个月都没有干,根本没有起到屋面防水的作用,”王先生说,“在面积约3.5平方米的花台里倒进了18公斤材料,在4.5平方米的外墙上使用了6公斤。200多元就能搞定的花台,竟然支付了5760元。”

据上海的俞女士投诉,同样是成都这家防水公司,因为房屋的洗衣机下水道漏水,她通过淘宝店铺找到公司维修人员,预付2000元开始施工,材料“用多少算多少”,随后实际收费3000元。由于施工时超量使用防水材料,直接堵塞了水管道堵塞,请人疏通管道又花了2000元。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公司特制材料”完全是骗人的,都是在外面建材市场购买的普通防水材料,然后故意撕掉包装,以欺骗方式获取暴利。市场上的外墙防水材料折算价格仅为24元/公斤,房顶防水材料仅为10元/公斤。

房屋补漏警惕价格陷阱

据悉,近期成都市消费者协会根据多起相同投诉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以下三点:

谨慎甄别网络搜索到的经营者信息,不要轻信网络信息和小广告。联系防漏注胶业务时要仔细查询、查看对方是否经相关部门登记注册,谨防个别不法人员冒充专业公司技术人员行骗。

选择正规经营者。同时从明码标价、服务品质等方面对经营者进行比较;施工前先询问施工人员所用材料的单价及预计用量,并咨询专业机构进行核实。

保留施工记录、交易凭证、施工人员信息等证据,以备遭遇陷阱后投诉或举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刘铭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