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人脸识别不应用于价格歧视
 
2020-11-24 14:11:48   杭州网

每日商报 使用人脸技术对客户进行“价格歧视”绝非什么科技进步,而恐怕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

近期,一则“戴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还有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导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正是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在记者的调查中,多家售楼处承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更有房地产业内人士称,“类似的系统每一个公司都有”。(据《南方都市报》)

科技究竟会把人类带向哪里?在这个问题科学家都没想好之前,诸多的企业已经给出了答案:科技能让企业赚更多的钱。科技让企业赚更多的钱,这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科技是生产力,它带来了技术革新,全新的产品,更好的用户体验和高效率的管理。而另一部分则是游走在灰色地带,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戴头盔看房”事件,企业正在用科技实行价格歧视,获取更高的利润。

“价格歧视”是个经济学上的概念,它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当大数据技术诞生后,有些企业觉得找到了赚钱的好办法,比如有报道称,用同样一个APP定酒店,背后的服务企业就会通过后台的大数据来“杀熟”,你是老客户,需求稳定,就会给你更高的价格,而你要是新客户,忠诚度不高,则会给你一个便宜的价格希望留住你。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同样的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消费者一视同仁。

“戴头盔看房”事件中也一样,房企通过人脸识别建立了客户大数据库,不同的客户给出不同的优惠价格,有自媒体称,某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购房优惠,只要购房者第一次到访项目并当场下单,各种折扣算下来可以少花30万元。但购房者必须是第一次到访,或者说此前没有被摄像头拍到过。同一套房屋,消费者从不同渠道购入,差价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这几十万的差别就是“价格歧视”,而使用人脸技术对客户进行“价格歧视”绝非什么科技进步,而恐怕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

《网络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的确给人类带来福音,比如我们在车站码头公路等,能更有效监控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但同时这也是双刃剑,因为人脸信息涉及公民信息和隐私,特别是如今支付信息等都和人脸挂钩,因此这项技术必须严格监管使用,如果商家任意滥用,随意泄露,那最终后果非常严重。

既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那么企业就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绝不能擅自使用。如果情况真到了“类似的系统每一个公司都有”,法律岂不是成了摆设。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岑嵘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