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近年来,在翡翠原石销售行业中,出现了一种新兴销售模式:主播通过直播向观众展示在翡翠市场购买翡翠原石的过程,介绍翡翠原石的成色、等级,偶尔还负责鉴定、验货,如果交易成功,主播就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这样的直播代购引得不少看客连连叫好。 可是,这样的交易真的靠谱吗?业内人士对买卖翡翠原石还有一个别称——“赌石”。之所以称之为“赌”,是因为翡翠在被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人们无法直接知道其内部好坏,只有切割后才能知晓,因此,买定离手后,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倾家荡产。 11月26日,杭州互联网法院跨境贸易法庭就对一起直播代购翡翠原石的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当庭宣判。 原告曲先生本身有一定的网络购物经验,曾多次在直播间里购物。被告北京某公司系某交易平台网络店铺的经营者,被告公司主播在云南省某中缅边境县城珠宝交易市场,以直播的方式向用户展示和介绍缅甸翡翠原石。 曲先生称,自己曾在被告的直播间中购买了该交易市场上的一块缅甸翡翠原石,并让被告对该商品进行了“扩窗”处理(用专业工具打开原石的部分风化皮层,初步观察内部成色)。在直播中,曲先生对该块原石比较满意,但收到货后,他却觉得这块原石成色一般,实际品质与被告在直播中的介绍不一致,于是以欺诈为由,要求被告承担责任。 被告则认为,双方仅为代购关系,自己并非涉案商品卖家,且收取货款15%服务费的事实已提前告诉原告。被告在直播过程中对涉案商品如实陈述,不存在欺诈或违约,这块原石在经原告确认购买后,已经按其指示进行“扩窗”,被告无法代为退货退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主播以直播模式对实体市场上的商品进行展示、介绍,消费者委托网络店铺代为向实体交易市场的卖方购买商品,并支付商品货款及代购服务费,这种情况下,用户与网络店铺之间并不构成网络购物合同关系,而系有偿委托合同关系。 根据法律规定,在有偿委托合同关系中,受托人存在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种“直播带货”模式,直播宣传与代为购买商品两个环节不能分割评价,均属于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但案涉商品具有特殊性,翡翠原石在切割之前,仅能凭经验或猜测判断,无法对切割后的品质做出确定性的保证。 本案原告自身拥有相对丰富的翡翠原石交易经验,对相关交易具备一定的风险判断能力。被告在直播介绍案涉产品过程中,并未使用绝对性的保证承诺或其他明显夸大等虚假宣传的用语,使原告产生错误认识而购买商品,故不能认定被告构成欺诈。 被告按照原告的指示购买案涉商品,在明确告知其对商品“扩窗”后将无法代为退货退款后,又根据原告的要求对商品进行后续处理,对此原告予以确认,系其真实意思表示。综上所属,不能认定被告构成违约,因此,法院驳回了曲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2018中国翡翠行业网络消费白皮书》显示,2018年网购翡翠交易额突破1300亿元。“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商营销模式,我国法律目前并未对此作出专门的定义和规范,特别是涉及跨境贸易商品的“直播带货”,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可能面临法规供给不足的困境,需要通过裁判进行规则填补。 在此,要提醒消费者、主播以及商家,选择线上销售或购物时,要讲究诚信,明确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审慎预判一旦出现问题,各方需要承担的法律风险及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