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货不对板、流量注水,部分直播带货为何成“带坑”?
 
2021-03-16 09:28:47   杭州网

新华全媒+|货不对板、流量注水,部分直播带货为何成“带坑”?

辛巴直播间“真假燕窝事件”沸沸扬扬几个月,罗永浩直播间卖假羊毛衫忙着“退一赔三”,李雪琴亲历直播数据造假、311万观众只有11万真实存在……一边是动辄百万、千万人观看的直播间,一边是频频被曝造假注水的带货主播,火热与乱象并存的直播带货行业格外引人关注。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年来,几亿人“涌进”的大型带货现场屡屡翻车,坑消费者、坑商家等乱象不断涌现。带货为何成了“带坑”?

“天使”变“垃圾”,直播间里假货蔓延

“视频是天使,发货是垃圾。”这是女大学生李子涵的亲身体验。她在某头部平台上的大网红店里购买了多件仙女裙,实际收到的裙子不仅色差大到离谱,连腰围、裙长都跟直播时不一样。

“充分怀疑模特穿的是在后面别了夹子的。”李子涵吐槽,“我实际测量了下,有的裙长差了5厘米,有的甚至没有内衬,根本无法穿出去。”

李子涵的经历并非“独一份”,随着直播平台的“崛起”,大量商品进入直播间,一时间鱼龙混杂。

近期,上海市消保委在进行一系列消费体察的过程中就发现,直播带货良莠不齐,价廉物美很有可能是噱头。如,上海市消保委在快手平台“优米佳家纺”直播间模拟消费者购买了一款299元的粉色“平板羽绒被”,主播直播时宣称“是鸭绒的,每一丝都是绒”,实际收到货后却发现做工简陋。后经检测机构检测,该款羽绒被的绒子含量仅为4.4%,与国家相关标准中对羽绒被的定义严重不符。

一位在抖音平台上专门从事直播打假的“扒皮博主”介绍,以某款很火的网红牙膏为例,该产品广告称“使用该牙膏刷牙一次,一刷即白”,但实际效果与其宣传所述大相径庭。一支这样的网红牙膏,在某购物平台的售价为每支1.7元,到了抖音直播上就卖到了每支39.9元,价差高达22倍。

记者在几家头部平台发现,直播间存在公然售卖奢侈品假货的行为。有的账号坦言自己只是“同款”、以原价的几分之一销售;有的则以二手奢侈品专业寄售、鉴定师的名义,以接近原价的价格销售来源不明、真假不一的奢侈品爆款。为了更好“烘托气氛”,“最好”“第一”“国家级”等广告法敏感词汇,在带货直播间随处可闻。

311万观看仅11万真人,人气“注水”有点狠

薇娅几秒钟售罄4000万元火箭冠名、蛋蛋快手卖出4.8亿元商品、某电器董事长创造一天带货65亿元销售奇迹……“X分钟销售额突破X亿”的直播带货战报充斥网络,投资者蜂拥而至,将直播视作“风口”。热热闹闹的直播,真的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吗?

“难!”这是不少品牌商共同的心声。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李雪琴、杨天真等明星参加某平台的一场直播活动,与其互动的311万观众中,真人不到11万,其余全为机器粉。

业内人士指出,头部主播有时也会出现高达30%的退货率,腰部主播退货率甚至高达60%至70%,商家想要真正实现“爆卖”难度颇大,“许多人以为直播带货行业遍地黄金,但直播时刷人气的‘机器粉’、直播后批量退货的‘刷单党’,让花了大价钱请主播的商家苦不堪言。”

“1288赞+88条真人评论+10万播放只要30元”,“发大水”的观看人次,早已成为灰色产业的一部分。记者在向一家“水军”机构询价后了解到,根据真实度和复杂性,普通机器号刷评论和高级“带节奏”水军的价格也不同。

某财经作家直播带货首秀,发布的捷报称“观看人次830万、最高同时在线4万、交易金额2200多万元”,但参与直播的乳业公司直言直播只售出了15罐三段奶粉;叶一茜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高达90万,商家却表示,卖出商品总额不到2000元……动辄上百万的浏览量数据、低到离谱的转化率,名头很响亮的大V、明星和“老板”带货环节更是频频翻车。

一位MCN机构内部人士说,大V和明星“下场”带货时,“翻车”的概率更高。一些明星和大V进直播间仿佛“天神下凡”,不愿意与观众互动,对产品的性能也不甚了解,基本上是一个“人形吉祥物”,“还有甩脸色给辅助的主播看的,主播有的时候都接不了话,也影响了产品的销售转化。”

打假货、挤水分,直播新业态更待健康有序发展

火热的直播的背后是飙升的投诉。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发布的“2020年消费投诉十大典型问题”中,“直播带货良莠不齐”名列其中,为了这一新兴业态的健康有序发展,强监管、去糟粕显得迫在眉睫。

“网红直播不是法外之地。”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乐元说,应及时“升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同时,对广告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如何适用于网络直播领域,也应有更加明确的操作规范,让乱象整治工作更具操作性。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直播带货具有集成度高、销售费用可控和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对于激发消费潜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其井喷式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比如说,合规短板会引发消费者权益缺乏保障,刷粉刷单和算法推荐会造成不公平竞争,目前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也相对滞后。”唐健盛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建立直播电商的自律机制、直播带货的监管机制、直播消费的选择机制和直播经济的公平机制。

与此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通过直播带货购买商品或服务:一是选择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平台,仔细查看作为销售方的入驻平台商家的公示信息;二是不要盲目相信主播的宣传承诺,避免冲动消费,有疑虑及时在直播间提出;三是及时截图保存商家公示信息、宣传承诺、聊天记录、购物记录等,发生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消保委投诉维权。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周蕊、王默玲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