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对很多人来说,不乏这样的经历。 接到快递,拆开包装首先看见的是层层缠绕的胶带和体积庞大的填充物,拆起来费劲,扔起来更麻烦。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不容小觑。 网络购物日渐便捷,也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重要消费方式,我国也跃升为快递业大国。 国家邮政局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200亿件,日均业务量超过2.4亿件,日均服务用户接近5亿人次。快递包装绿色、环保、节约的要求日益迫切。 优化邮件快件包装 作为国内首部关于快递包装治理的专项部门规章,3月12日正式施行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于快递包装中塑料袋、塑料胶带、快递内部塑料缓冲物这“三大污染”提出要求,违反规定将依法受到严厉处罚。 在近日国家邮政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介绍,《办法》围绕邮件快件“用什么包、怎么包、怎么管”三个关键问题,明确了制度设计和条款内容。其中,明确了寄递企业总部的统一管理责任,规定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包装管理制度,商标、字号或者寄递详情单所属企业应当对邮件快件包装实行统一管理,还强化了邮件快件包装源头治理。 《办法》单设“包装选用”一章,明确了包装选用要求和原则,规定寄递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包装物管理制度,采购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包装物,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邮件快件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 南岭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黄涛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快递过度包装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是电商、网购导致的产、供、销各环节和时空分离,电商和网购上下游环节不协调的问题。电商、网购改变了原来的现场购物场景,购买场所和生产、发货场所分离,因此需要物流运输。有些商品是远距离运输,为了减少破损才使用胶带、填充物,采取多层包装,以避免消费者投诉和矛盾纠纷。 他认为,《办法》出台,能够更好解决快递包裹过度包装问题,逐步引导快递企业、网购群体互相理解、采取措施。《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对推动绿色包装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绿色快递包装的进程。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底,“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4.3%,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6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7.2%,新增3.5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 近几年,不少企业也积极进行物流改造。京东物流的“青流箱”自2017年发布“青流计划”开始,已投入使用三年,累计循环使用次数超过1000万次;苏宁物流目前使用的共享快递盒2.0可有效循环使用60次以上;顺丰自2018年以来,投放丰BOX约60万个,累计循环使用次数2000余万次,节省纸箱2000多万个。 而相较于循环箱,循环中转袋的使用则是更为普遍。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2020)》,快递业循环中转袋使用率已达70%。但对于循环中转袋的投入使用个数和可重复使用次数,仅有申通、中通、德邦和百世4家企业予以披露。 “撕拉式可循环包装拆包裹时也很便捷,外包装上完全没有胶带,只有一个小小的开口,一撕就能打开整个快递盒。”热衷网购的消费者刘莎说,她收到的可循环包装不多,这种可循环包装不知应该如何回收,使用过就扔掉太浪费了。 过度包装仍存在 “三袋香菇干货却用了远大于其体积的大号礼盒。”消费者齐女士称,这样的包装非常不实用。 95后消费者杨峻青仅网购一支唇膏,但包装盒里也装满了泡沫保护层。 由于水果、糕点等商品的过度包装迎合了部分人的“面子”心理,小商品大包装、礼盒装过度包装现象仍广泛存在。 此外,对于贵重物品及生鲜食品,商家为了避免运输过程中商品损坏,往往也会采用多层包装。不少商家对此也很无奈。 有多年制浆造纸工作经验的源本汇总经理范桂文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相对于价值较高的高档化妆品、手机、数码产品,包装成本在整个产品的成本中占比较低,商家乐于采用更多包装,提升商品档次。同时,不乏有消费者存在攀比和面子因素。 他认为,商品过度包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包括包装材料、印刷工序等的浪费,也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的提高(带包装体积过大);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有的无良商家利用外包装来“提升”产品档次,成倍提高利润,甚至以次充好,侵害消费者权益。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办法》明确了“避免过度包装”的要求。寄递企业应当按照环保、节约的原则,根据邮件快件内件物品的性质、尺寸、重量,合理进行包装操作,防止过度包装,不得过多缠绕胶带,尽量减少包装层数、空隙率和填充物。同时还明确了过度包装的法律责任。 此外,国家邮政局也将推动出台《快递业限制过度包装要求》行业标准,并从4月份正式启动过度包装专项治理。 回归理性消费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用户等多方主体,涉及包装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多个环节。 为快递包裹选择大小合适的快递箱,此前一直根据人工经验。当前,部分快递包装的选择也通过智能技术加持。例如,菜鸟自主研发的“智能切箱算法”,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系统自动推荐最优的装箱方案,减少“大材小用、过度包装”,从而减塑、减包材。去年双11以来,仅在该算法菜鸟仓内就“瘦身”了超过1200万个包裹。 如果快递包装采用可循环材料,成本势必会高于普通包装。那么是否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何平衡二者关系? 黄涛表示,虽然目前有许多企业都有能力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包装产品,但由于一些绿色包装原材料成本比较高,势必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相关部门可以引导电商和快递行业加强沟通协调,引导电商企业逐步建立本地仓,学习实体店的购物场景,网上咨询+现场购买,建立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货物仓、库房,减少远距离运输风险,或者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彻底解决远距离运输风险和由此导致的过度包装问题。这是解决快递过度包装、减少远距离运输导致安全和破损风险的解决之道。 范桂文则建议商家厂家及社会应该提供完善的废弃包装回收渠道和途径,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循环利用。 减少因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样需要消费者的参与。 范桂文认为,绿色物流也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回归理性消费。 “便捷快递人人享有,绿色快递人人有责。”管爱光表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离不开用户的配合和支持,用户除了应当遵守邮件快件包装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自备包装物也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同时还需要配合寄递企业落实有关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