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近日,记者从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充分发挥优势、把握内涵、赓续传承,按照“能调不裁、能裁不诉”的原则,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处理模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相结合的大保护、快保护工作格局,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绍兴模式。绍兴市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案由2019年的929件下降到2020年的442件、2021年1-9月的293件;纠纷裁决与调解案从2019年的98件上升至2020年的142件、2021年1-9月的172件,“调解案上升、司法案下降”的工作目初步实现。 清醒认识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三大痛点 2019年,绍兴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三大产业,被省政府列为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培育,全市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呈裂变式增长。然而,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业性、期限性决定纠纷处理的复杂性,传统的纠纷处理难以高效、便捷、经济地解决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取证难。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中,专利侵权和商业秘密案,关键证据多由侵权方掌握。无论是权利人还是执法人员都很难深入到对方内部,即便是法院依法调查,也很难取得。区别于普通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律问题还常与技术问题交织,需要技术专家作出判定。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相关电子证据一旦没有及时固定,发生篡改或者失灭,将无法获取,给权利人、执法人员搜集、固定证据带来新的困难。 周期长。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必经环节,即知识产权是否有效的确权。以专利侵权为例,一旦发生纠纷,对方当事人通常会以专利权无效为由抗辩。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双方都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复审。无论复审的裁定是宣告专利权无效,还是维持专利权有效,总有一方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而启动诉讼,也就有了发起二审的条件。在常规流程下,完整的专利侵权案件处理,通常需要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成本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期限性,期限届满,知识产权即为社会公众共有。因此,知识产权的利益保护具有较强的时间规定性。纠纷发生之后,一旦久拖不决,很容易导致权利人错失发展时机,损失将会更严重。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现象并不鲜见。根据相关规定,绍兴市在内的浙江东部5地市的专利司法管辖权,集中归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企业通过司法途径化解纠纷的成本也明显增加。 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工作机制 绍兴市出台《创新“枫桥经验”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新模式工作方案》,依托“两纵一横”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体系框架,将“枫桥经验”下的纠纷处理新模式,从点上突破发展成面上推广,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水平。 以“两纵一横”建好体系框架。“两纵”:一纵指组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两级知识产权执法队(科)全覆盖;另一纵指设立市、县、中心镇三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县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一横”:加强与绍兴市中级法院、市仲裁委员会、宁波知识产权法庭的互动互通,实现案件移送与处理的双向对接、高效互动。 以“两基一院”打好基层基础。“两基”:一是开展知识产权“进基层”业务培训,指导基层执法人员掌握案件办理流程及要点,练好执法基本功,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二是建立绍兴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以培养企业“知识产权明白人”为目标,将企业的需求真正融入到培训课程,将内容覆盖到集成电路、黄酒、化工、纺织等行业,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基础。“一院”:加强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知识产权学院。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专业教育和学历教育,推动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以“两跨一联”抓好机制建设。“两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将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主体纳入重点监管,不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对侵权假冒行为易发、高发区域实行常态化整治。“一联”:与法院联手加强协作。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双向平移,强化行政确权与侵权纠纷处理的程序衔接,综合运用远程审理、现场审理、巡回审理等机制,推动侵权案件快速高效处理。 以行刑衔接推进案件查办。强化全方位行刑衔接。与公安、检察院、绍兴海关等建立协同机制,强化行政执法横向协作和刑事司法衔接,推动执法办案进入良性轨道;开展全领域联合执法。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制定《联动执法协作机制实施意见》,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开展商场、超市等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专项整治,形成打击合力;打造全链条保护防线。发挥体制贯通、监管融通、业务打通的优势,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作的知识产权保护防线。 及时总结“能调不裁、能裁不诉”的工作成效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司法审判“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绍兴模式”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专业化、源头化、便民化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赋能提效率,常规案件办理由两个月缩短至10天左右。坚持数字化改革方向,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调解主体的有效协同、调解数据的融合共享、“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使各类调解主体扁平化回应企业需求。绍兴市局成功揭榜知识产权“一链条保护”场景建设项目(全省唯一建设单位),探索构建可在全省推广的“互联网+纠纷处理”新模式,调解周期大幅压缩,纠纷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如成功调解张某电商茶叶商标侵权案,将该类案件的常规周期由两个月缩短至7天左右,履行协议、完成赔付仅用3天。 力量下沉抓源头,仅用六天时间调解成功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通过力量下沉、关口前移,确保知识产权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柯桥区在轻纺城市场设立知识产权审判法庭、知识产权调解室,开辟市场纠纷处理直通车。新昌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快速维权。诸暨市成立绍兴袜业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启侵权纠纷调解“快捷键”,仅用6天时间,成功调解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4个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 执法联动树标杆,弘信风机案入选2021年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统筹力量,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内外并进。对内优化系统资源,市县联动;对外借力借势,部门联动,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专项整治,从源头上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已办结知识产权案件191件,罚没款370.0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7件,处理电商领域专利案件409件。联合公安查办的“11.14”江苏海门特大假冒黄酒案,当场扣押假冒产品5100余箱、假酒5万余瓶、假冒标识15万余件,摧毁生产线1条,查获制假原材料50余吨,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公安对7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拘;查办的绍兴弘信风机有限公司恶意注册商标案入选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的全省2021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专业协同强质量,华为商标纠纷处理案入选2021年浙江省人民调解优秀案例。公开向社会征集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和人民调解员。目前,专家库已有100名专家、40名人民调解员。同时,积极启动技术调查官,整合知识产权专家资源,充实壮大知识产权专家和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强化纠纷处理的技术支撑。今年以来,调解知识产权侵权纠纷20起,涉案金额277万元。成功调解的华为商标纠纷案,为全省唯一入选知识产权类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