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来临,然而疫情绊住了不少人返乡的脚步。在哪里过年、怎么过年,成为多地政府、相关单位及个体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多地倡导外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第二故乡”感受温情年味。 我们惊喜地看到,“我守护别人的家乡,别人在我的家乡守护我的亲人”,就地过年,正在成为一场守护与被守护的双向奔赴。我们看到,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均出台了就地过年补贴保障政策;佛山、杭州、绍兴等城市除了发放留岗红包外,还以发放消费券、景区免门票、免费停车等方式,为就地过年的人们提供便利;多地还推出了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租房补贴、困难补贴等福利。各地政府恪尽职守、各尽所能,准备好充裕的过年物资,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以便让相关人员安心留下、舒适过节。 团团圆圆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因我国本土疫情呈现局部零星点状散发,人民群众从维护公共健康的大局出发,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这是一种默默的付出,也是一种自觉的贡献。 与此同时,“云”购物、“云”过年等正成为疫情下的新时尚,也让就地过年多了几分便捷和温情。父母给在外地的子女寄去自己亲手做的家乡土特产,年轻人给父母亲友购置各种新潮年货,那些不远千里、跨越南北的包裹满载着彼此之间的爱与牵挂,于无声之间打动人心。 另外,还有视频聊天、远程拜年、“云”逛超市,送到工作岗位上的年夜饭……坚守、守护与被守护,都让2022年的春节格外不同。疫情虽然短暂地拉长了亲人之间的距离,却阻隔不了亘古不变的中华亲情。在齐心抗疫、守望相助的当下,双向奔赴的“云”过年散发出独特的年味,连接着绵厚乡情和亲情,温暖人心,成为亿万人民奋力打拼、追逐梦想的原动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团圆的祈盼,也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特殊时期,尽管团圆的方式有所改变,但人们之间的浓浓亲情从未改变。身远心相近,“云”过年描摹出了特别又温馨的新春风景线。就地过年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想念、感恩、思乡、责任担当……深厚的家国情怀,组成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化作中华大地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集聚起人们共同迎接美好春天的巨大力量。待到春暖花开、山花烂漫时,我们再欢聚再相见,尽享美好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