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蔚)保障性租赁住房需不需要关注居住品质?停车、配套等难点问题在保租房的建设中应当如何设计?为了对保租房建设进行详细化指导,近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北京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规划设计、单体设计、室内环境、室内装修、应用技术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特别提到,公寓型租赁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5平方米,宿舍型租赁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米。 以70平方米小户型为主 保租房有哪些类别?《导则》将保租房分为三大类别,分别为供家庭租赁使用的住宅型、有集中管理且供企事业单位等单身职工租赁使用的宿舍型,以及有集中管理运营且供本市各类人才租赁的、独立或半独立居住使用的公寓型。 据北京市住建委相关人士介绍,其中,公寓型租赁住房是在住建部《关于集中式租赁住房建设适用标准的通知》关于住宅型、宿舍型租赁住房分类的基础上增加的、符合北京特点、当前已大量建设运行的一类租赁住房。“《导则》首次提出并明确了其定义及建筑类型,为新市民等群体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选择”。 《导则》对不同类别保租房的面积有明确规范,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充分考虑家庭代际及多孩、适老性等新需求。住宅型租赁住房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宿舍型租赁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平方米;公寓型租赁住房原则上适用1人至2人居住,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5平方米。 “《导则》针对市场反馈的问题,切实将居民居住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关于对人均使用面积的限制,不仅将有效提升租户居住舒适度,还有强化租赁住房监管之意,未来或将有效打击出租房通过打隔断增加住户、收益等乱象,以保障租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居住品质再上台阶 除了对居住面积作出要求外,《导则》还对附属空间、设施制定了细则,以提升居住品质。比如,要求宿舍型租赁住房和公寓型租赁住房在主要出入口处设置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的会客厅,在其附近设置智能快件箱,还可配置公共洗衣房和公共活动空间,方便租户生活。套内无卫生间的房型要设置公共卫生间及盥洗室。 此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交付标准统一为全装修成品交房,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配置必要的电器、家具等设备设施。 停车、配套等难点问题在保租房的建设中应当如何设计?《导则》首次针对宿舍型、公寓型租赁住房明确非机动车停车位配置要求,以栋或楼群为单位进行配置并给出最低配置要求,其中宿舍型租赁住房按照40辆/1000平方米、公寓型租赁住房按照20辆/1000平方米进行配建。 同时,《导则》指出,保租房在公共入口处宜设置人脸识别装置,与门禁、住户识别、房租缴纳及入住管理联动构成居住人员管理系统。项目设计还要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特点,推广使用智能化适老产品,公寓型租赁住房应设置智能门锁。保租房还将加强消防物联网等智慧消防建设,与其他智能化建设同步设计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行动态监管。 在保租房的配套设施方面,《导则》倡导,项目应结合周边地区设施实际和不同租住人群需求,并兼顾全生命周期内的适应性,建设产业、居住、服务相融合的活力社区。倡导保租房营造尺度适宜、功能丰富的活力交往空间,满足不同租住人群需求,住区可设置一定面积的室外运动场地,增加交往空间设置,因地制宜设置室外晾晒场地,提高空间使用率。 推动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导则》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规划设计、室内装修、配套设施等方面均给予了优质建设指导,不仅实现租房群体‘有所居’,还要较大程度地满足‘优居’。”在关荣雪看来,出台《导则》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意味着北京市正不断优化租赁市场,从加大住房供应力度到完善配套设施,同时兼具严格把控人均面积等举措,优化与监管共存,将全面推动北京租赁市场平稳高质量发展。 《导则》对居住品质的关注,则能够促进开发商积极探索新发展、新建设模式,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产品多元化发展。“此举对其他城市也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全面化、优质化建设。”关荣雪表示。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计划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非居存量房屋改建、产业园区配套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新供应国有土地、存量房屋转化等多种渠道,建设筹集房源40万套(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