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网络带货直播间售卖的某地出产的6元一根真空包装鲜食玉米,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个价格偏高,有人则关心种植户能从中赚多少钱。 其实,有些品牌的个别真空包装鲜食玉米此前已经卖到10元一穗。鲜食玉米如此“有底气”地定价,大致有以下原因。 相对稀缺。鲜食玉米一般是指在玉米粒口感最好的时候收获、加工的新鲜玉米穗或籽粒,通常采取真空无菌包装。虽然我国玉米产量很大,但鲜玉米主要在收获前的一段时间才有,最佳收获期短暂,想要长期保鲜则需在冷库里储藏,而且包装的鲜食玉米在品种、品相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仍需靠人工采收,小农户难以大面积种植。在冬季,其相对稀缺的特点尤为突出。供求影响价格,鲜食玉米的价格相对会高一些。 附加值高。不同于经过简单去皮后的玉米穗初级产品,网购的鲜食玉米往往要经过切割、清洗、塑装、蒸煮等程序,包含更多的人工、包装、仓储、物流等成本,自然会在终端产品价格中有相应体现。某些品牌的鲜食玉米种类繁多,科技含量再次给产品定价增添了底气。 品牌效应。同样是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大品牌的价格往往高于中小品牌,这正是品牌的价值所在。大品牌往往意味着质量更高、可靠性更强,对质量和品质的把控是需要相应投入的,这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价格。这一点,在服装、箱包、大米等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人们大多能理解。对于鲜食玉米,为何不能采取同样的态度呢? 综合来看,作为非刚需消费的鲜食玉米,目前售价是市场各方面基于种种因素形成的客观结果,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且,价格有传导效应,种植端的农户或者基地劳动者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中受益。至于其价格处于什么水平才能让更多消费者感觉更合理,又不至于让生产者无利可图,恐怕还是需要靠市场来解答。如果种植、加工、销售等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鲜食玉米终端售价会不断做出相应调整。 此类话题讨论,再一次让人们认识到农业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晒干的玉米粒1斤可卖1元多,普通的生鲜玉米一穗售价一两元,经过冷藏收储、做成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其价格可实现数倍提高。有关地方的农业产业化,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让种植户、加工企业等从中获利。这启示各地有关部门,无论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还是用二产三产带动一产、拉长产业链条,都应当充分挖掘农业领域的附加值,努力把产业发展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通过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