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17.5%;有效注册商标4054.5万件,同比增长20.9%。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质量提升。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正在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我国知识产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专利和商标申请量持续居于世界第一,国际创新力排名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构建了体系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司法执法衔接保护;运用效益显著提高,企业与产业竞争力得以增强;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审查授权与信息服务得到优化;国际合作与竞争有序开展,深度参与了知识产权多边条约和区域条约治理。 知识产权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一国知识产权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知识产权是伴随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制度,催生了以创新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无论是专利、商标,还是版权,乃至商业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正在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应将知识产权作为强国战略举措,准确把脉并有序实施。 尽管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速发展,但仍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总体上,我国知识产权呈现出“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特点,知识产权大国特征明显,强国特征有待形成。此外,知识产权战略及其推进计划、政策、法治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作用关系不够清晰,决策、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而言,突出表现为高水平、高质量知识产权不足,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能力不足,相对落后地区的知识产权发展不足,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国际化实践不足。 迈向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是修好内功,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实现强而精。应发挥制度优势,遵循国际一般规律,在高价值专利、国际品牌商标及特定领域知识产权上加强产业链布局与掌控。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层级明晰、精准到位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在成果转化、授权许可方面取得机制性突破。通过企业、行业、政府协作联动,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与效益的显著提升,明确权责、利益边界,建设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以市场主体为主导、以国家支持为后盾,结合重点项目扶助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与海外维权力度。 除了常态性知识产权建设机制,还应考虑建立特殊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数字经济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谁赢得了数字知识产权,谁就占据了国际经济的先机。目前,我国已经在数字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下一步,制定与此相关的专门性知识产权政策和法规,应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点专项之一。另外,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可通过探索知识产权费用优惠、投融资实践和服务机制优化等制度安排,为困难行业和创新企业提供帮扶。对关系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的知识产权项目,应因地制宜利用好既有知识产权规则,充分保障民众健康福祉。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可针对其传统知识资源和文旅项目采取特殊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提升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修好内功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应以开放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方式进行科学实践。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是其天然属性,国际经贸实力决定着一国的知识产权实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必须与国际形势密切结合起来,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开展国际合作竞争。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可在国际公共健康、数字经济和传统知识等领域积极发挥引领或带动作用,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供助力,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实现。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教授) 丛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