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贵阳讯(记者刘文新)近日,记者从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多元参与,全力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严把食品安全“十个关口”,效果显著。全省未发生源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把好源头关。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坚持补短板、强治理、严监管、抓重点。 把好校园食品安全关。以“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和风险专项监测,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建设“校园食品安全自查平台”,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员全覆盖培训考核。稳步推进校园“明厨亮灶”建设,贵州省学校“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9.7%。 把好餐饮质量安全关。围绕治理“餐桌污染”、制止“餐饮浪费”,全面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强化食品安全全程管控力度,着力优化餐饮服务市场环境,切实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把好“小作坊”食品安全关。截至目前,贵州省食品生产小作坊登记1.86万家,较2021年底增长12.5%。聚焦身份数据化、行为数据化、数据关联化,持续打造食品生产小作坊综合治理体系。强化重点区域防控、重点问题整治,以白酒等小作坊为重点,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监管。 把好大宗食品和保健食品安全关。组织开展食品标签、面制品、肉制品等专项执法检查,不断规范大宗食品生产加工行为。 把好网络餐饮安全关。持续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督促落实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对条件不具备、设施较差、存在食品安全严重隐患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和小餐饮,要求其“关、停、并、转”。截至目前,已督促1621家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了整改提升,对3259家不达标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了平台下线。 把好抽检监测关。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聚焦“米袋子”“菜篮子”等日常大宗消费品和高风险食品开展监督抽检。2021年以来,完成食品抽检18.9万批次,达4.9批次/千人。强化不合格食品处置,下架召回封存不合格食品25万公斤,责令停产停业82起,不合格问题食品处置率达100%。 把好冷链食品安全关。紧盯疫情防范风险点,建立联合防控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冷库底数、贮存条件、追溯管理、污染风险、环境卫生、物流运输、产品质量“七查”行动,加快完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贵州省3995家冷链食品相关企业接入“黔冷链”系统。完善人物同查、人物共防措施,排查冷库7.8万户次,人物同查核酸采样检测41万余份。对16起涉疫食品进行处置,排查涉疫食品399.39公斤,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底线。 把好执法办案关。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深入开展解决群众食品安全“急难愁盼”问题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及“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等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案件7112件,罚款4284万元,案值1106万元。 把好食盐监管关。加强食盐质量和专营秩序监管。贵州省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质量安全风险分级和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据记者了解,2021年以来,贵州省市场监管部门压实主体责任,把督促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与支持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对全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开展抽查考核,抽查考核覆盖率达100%;针对种植、养殖大户等主体对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培训,覆盖率达100%;探索建立“党委、政府、部门、公众”四位一体大宣传格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利用电视、广播、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形成良好宣传舆论氛围;实施“双安双创”,指导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持续开展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对已命名的9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行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