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iPhone 4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毫不保留地赞叹这部划时代的产品。他打了个比方:“就像一台经典的徕卡相机那样漂亮。”13年后,在大洋彼岸,以超越苹果为目标的小米发布小米13 Ultra,把徕卡光学解决方案,连同一颗为移动影像定制的Summicron镜头塞到了手机里。 徕卡移动研发与工程部门总监Pablo Acevedo Noda评价,这是通过光学技术解决光学问题,是“移动影像的成人礼”。徕卡大使、英国著名街头摄影师Matt Stuart的评价更为形象,“这是专业的影像设备,而不是一台拍照手机。”——小米13 Ultra拥有“专业街拍模式”,用户无需对焦,即可在0.8秒内实现相机的启动和抓拍。 它确实也可以变成相机,只要搭配一个摄影套装,就能拥有更接近相机的握感和操作体验。小米还特地联合艺术印刷机构雅昌,提供高还原度的冲印服务。从硬件、软件到服务,为摄影发烧友提供了一个“闭环”。 在和中国手机厂商合作前,想要拥有这种“高级感”的门槛很高,“相机中的爱马仕”可不是随便叫叫的,相机本身动辄两三万元,一节摄影课也要2500元。 不过,徕卡进入移动影像,最早的国产手机合作方是华为。去年,因为各种因素,他们结束了和华为长达6年的合作,主动找到了小米。主动背后,一方面是小米对于提升拍摄功能的极度渴求,另一方面,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也已名花有主。 蔡司和哈苏,也都是历史久远、耳熟能详,被摄影发烧友捧在手心里的品牌,一个选择了vivo,一个牵手了OPPO。即将发布的vivo X Flip和vivo X Fold2就用上了蔡司T*光学镜头,内置vivo蔡司专业影像系统。OPPO Find X6 Pro配备了哈苏移动影像系统。 和这些传奇光学品牌的联姻,已经是国产手机决胜高端市场的必备。在全球手机需求下滑的大背景下,更好的拍摄体验是它们为数不多可以努力,影响消费选择的方向。此前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就表示:“好的影像能力,能让用户爱上摄影。”这里的摄影指的就是手机摄影。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手机在拍照体验上扮演的是“追赶者”的角色。早年简单粗暴的“像素战”,小米曾出过1亿像素的手机,市场反响一般;然后各家开始堆摄像头数量,主摄、长焦、广角、超广角。让手机拍照也有了和相机一样的变焦体验。 有一阵子为了响应自拍需求,绞尽脑汁在前置摄像头、算法和滤镜上做文章;再到后来,在iPhone的影响下,开始内卷计算摄像,用自研芯片提升算法,弥补结构上的不足,走上了软硬结合的道路……这期间,从华为开始,越来越多人发现,国产手机的拍照功能和体验超越了小步迭代的苹果。 到了今天,大伙儿又回到了拍照的本源“光学”上。用雷军的话来说,告别“数码味”,回归“光学味”。 “光学味”的本质是什么?在小米团队和徕卡团队首次碰撞时,得出的核心关键词是“真实”。昨天,雷军把介绍徕卡镜头的部分交给了魏思琪,一个懂艺术和生活,感性的女性产品经理。 这是一个比他亲自上要合适得多的安排。在几个重点展示拍照效果的环节,魏思琪用女性视角挑选了一系列照片,包括刚出生的猫咪,正在盛开的桃花、拉小提琴和玩木马的小女孩,拍摄婚纱照的情侣,夜幕下的小店等。 关键词是自然、邻里、亲情、爱情,底色都是温暖、友爱的,也是人们举起相机或者手机,按下快门或者屏幕,最频繁的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