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防晒衣穿上后又闷又热,一出汗就贴在身上,感觉都要起痱子了!”“穿了几天价值五百元的防晒衣,感觉和以前四十元的差别也不大。” 经历了7月初号称“史上最热一天”后,如今台风一过,高温天气又卷土重来,市民朋友,你们加急购买的防晒衣实战效果还好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防晒衣的道道。 别掉进防晒指标“数值游戏”的坑 就国标的防晒衣标准而言,通常UPF>40,T(UVA)AV<5%即属于防晒性能合格的防晒衣。然而,相当一部分商家将UPF数值“内卷”到了100+,甚至是2000的超高水平,那么这种竞争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数值其实高到一定程度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杭州市质检院轻工与纺织中心副主任李莉介绍,就UPF数值而言,与多数人所理解的不同,它指的是“皮肤在没有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比如UPF50可以简单理解为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即可以阻隔98%的紫外线,已然达到了国家标准,因此1/2000的防护效能提升并没有太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UPF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科学概念,“一件足够厚完全不透光的棉袄,其紫外线阻隔率可以达到100%,但夏天显然不会这么穿,防晒衣在防晒同时还需要突显出轻柔性与凉爽性。” 究竟是“黑科技”还是“小把戏” 打开购物平台搜索防晒衣,相比往年又出现了“冰氧气”材质、“玻尿酸因子”“琥珀纤维”……各式新名词。店名为“VRESH某”商家在商品宣传页表示防晒衣采用了“冰丝聚酯”材质,因而价格“小贵”,但可以给用户极致的冰爽体验感,然而再三询问后,店主表示材质其实是88%的聚酯纤维和12%的氨纶。“新造概念往往也会对应防晒黑、防晒伤等功能,对于这些功能其实任何合格的防晒衣均可实现,并没有必要单独去作为卖点。”李莉提醒道。 除了新造词汇外,还有概念混淆的情况。在与商家“品牌工厂某直销”沟通时,店主表示该店的“木糖醇冰氧”面料可以在防晒的同时自带凉感, 然而这类“冰氧”或“冰丝”概念其实涉及的是另一种功能指标——“接触瞬间凉感性能”,其概念本质是藉由热量传导现象,将皮肤上的高热量传导至温度较低的面料上,达到体表降温凉爽“冰感”之目的。此外,这种“凉感”通常并不会持续很久,一旦织物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接近,两者达到热平衡,这种凉感就消失了,可以粗略理解为衣服被“捂热了”。至于“冰丝”,当前国内并没有相应的准确定义。 购买时需关注正确产品概念 市民在购买防晒衣时,还容易将皮肤衣与防晒衣的概念混淆。两者的外形、材质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却各有侧重。一般而言,皮肤衣多适用于户外活动情境,材质讲究柔软轻薄,接触舒适,具有排汗、轻盈等特性。而防晒衣专精于防晒,多通过添加防晒剂或防晒涂层达到隔离紫外线的效果。夏季的防晒皮肤衣不仅要有防晒功能,产品还要求具有一定的透湿性,需要能将汗水迅速导出织物表面,并很快干燥 。FZ/T 74007-2019《户外防晒皮肤衣》要求,不仅防紫外线性能要达到UPF>40,T(UVA)AV<5%,同时透湿率应≥3000 g/(㎡·24h)。 此外,并没有“普通防晒”效能一说,比如部分轻薄外套产品,售价仅为30-50元,在介绍页却标注为防晒产品,然而询问商家后发现,其UPF数值仅为30,其实质只是普通的纺织单衣,并非符合国家标准真正意义上的“防紫外线”产品。 内行看门道,摈弃智商税 如何挑选靠谱的防晒衣?除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UPF与T(UVA)AV数值指标外,还有诸多要点不应被忽视。 “比如标签上的UVA不等于UVB”,李莉介绍,UVA的波长较长,为315~400nm,称为长波紫外线。而UVB波长较短,约280~315nm ,为中波紫外线。前者是损伤皮肤、加速老化的主要紫外线,而后者影响相对有限,一般防晒衣防御的紫外线都是指UVA,所以阅览标签时,UVB数值并没有太大意义。 另外,服装厂商在制作防晒衣时,不同的防晒涂料或布料材质会对应不同的标准。因而,在挑选时需注意“ABC”原则。其中,A类为婴幼儿用品标准,是最高的服装安全类别;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而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指该服装在穿着过程中不会与人体的皮肤有直接的接触,或者是仅仅只有很小面积的接触,比如外套、窗帘、裙子等产品就在此类型中。通过线上调查发现,常见的鸿星尔克、优衣库、蕉下等常见防晒衣品牌产品大多为B类,一些次一级品牌多为C类,A类防晒衣相对较少。由此,如果家长要给孩子购置防晒服装,服装安全类别不可忽视。 “还有色彩也是重要且易忽略的产品信息。”事实上,与大众认为剧烈阳光下浅色衣服易反光的传统认知不同,深色的防晒衣对紫外线的遮蔽效能更好,如果用户倾向于紫外线防护,那么毫无疑问应当选择深色防晒衣。但倘若侧重于让身体保持凉爽,那么可以反射更多阳光的浅色防护衣是更好的选择。 这个夏天,选择合适耐用的防晒衣,别让“智商税”耽误了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