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的:羽毛球(专业培训)、钢琴(十级)、剪辑……我想学的:游泳、舞蹈、摄影、英语口语。快来和我交换你的技能吧。”即将开学,浙江工业大学的准大二学生周诗恬在同城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技能交换帖”。“既可以进行低成本的技能学习,又可以丰富我的大学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周诗恬的帖子才发出一天,就引来了十几人留言报名“互换”。 而像周诗恬一样参与“技能互换”的人并不在少数。超2万条笔记,相关视频播放量近亿次……如今,从育儿故事、穿搭技巧等生活经验,到英语、滑板各种兴趣爱好,甚至是金融理财、计算机编程一类的专业领域,可能只需要一句留言就能达成“技能互换”。这种低成本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年轻群体青睐。 年轻人爱上“技能交换” 留言联系,确认技能,约定时间、地点……周诗恬用两天就完成了“互换”的准备工作。与她进行技能互换的梦琪,是一位舞蹈爱好者。 “梦琪学习跳舞快十年了,对我这样一个‘舞蹈小白’来说,已经称得上是一位资深老师。”从舞种讲解到动作学习,周诗恬体验了一次梦琪的舞蹈课后,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按照两人的约定,每周进行两次舞蹈教学,目标是在半个月内学会一支简单的舞蹈。 在这场“技能互换”中,周诗恬拿出了看家本领——视频剪辑。“每次课后我都会布置相应的剪辑作业,梦琪需要按时完成并提交。”周诗恬说。 浏览各大社交平台后不难发现,来自杭州、北京、广州等地,甚至身处异国他乡的网友,都在小红书、微博、闲鱼等平台发布“技能互换”的帖子,部分内容的留言甚至达到了上万条。 比如在闲鱼近日推出的“换成站”活动中,英语专业的花花用自己的英语技能,交换到一位教她说粤语的广州网友。“我们每周在线上视频2-3次,互相教学,互相对话。”花花表示,前来交换语言技能的有6人,经过水平测试、探测诚意等环节,最终才确认了这位“交换对象”。 “互利”“低成本”是最大优势 学习一项技能并不是一件易事,能否坚持、费用开销、时间成本等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众多体验过技能交换的网友看来,“互利”“低成本”是最大的优势。 “我想学跳舞很久了,由于参加舞蹈课程的时间、金钱成本都较高,所以一直没能迈出第一步。”周诗恬坦言,她属于“零基础”,所以更偏向小班化或者1对1的舞蹈教学。“据我了解,杭州市面上的舞蹈培训机构,例如5km舞蹈街舞工作室,小班体验课价格为190元/时。如果长期学习,则需要办理次卡或是时限卡,起码要花费3000元。”周诗恬认为,她与梦琪的“技能互换”,不仅节约了双方学习技能的开销,还丰富了生活,扩展了交友圈。 同为“互换者”的花花也觉得,“技能互换”是一块兴趣的“试金石”,可以让她快捷地判断出自己是不是“三分钟热度”。“如果我对感兴趣的技能都报班尝试,那就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开销。钢琴课普遍200元/时,而语言课则150元/时-400元/时不等,但在‘互换’的过程中,相当于是免费的。” 向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学习钢琴,跟原画设计师学用PS软件,再到如今和广东网友学说粤语。其实在花花眼里,“技能互换”并没有那么容易达成。“例如滑板、游泳,还有我之前学习的钢琴,都是需要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现场学习的,并且它们都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练习。” 针对市面上涌现的“技能互换”现象,浙江财经大学市场营销教授陈颖分析称:“很多人在一些技能上,虽不是顶尖水平,但往往也具备了一定水准,同时,人们在寻找老师时,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是不同的。‘技能互换’在某种程度上,连接了这两类人群。”陈颖认为,随着社会对人才培育的重视,人们也都在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上班族“考证潮”。“技能互换”彰显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一种个性化、小众化且更接地气的社交化学习方式,也更加贴合当下年轻群体对社交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