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抖音刷到过‘红黑榜’,非常好”“澄城的餐饮业卫生干净多了,跟以前比变化大了”……近年来,澄城县市场监管局以餐饮食品安全为抓手,推出“澄城餐饮眼见为‘食’红黑榜”制度,探索出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新路子,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1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者主要通过现场观察、明厨亮灶以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监管部门公布的信息等大致了解餐饮经营者的相关行为是否规范,评估经营者的遵法守信情况,由于明厨亮灶的视角范围有限,经营者的相关不规范操作行为具有隐蔽性、一过性,餐饮服务场所呈现给消费者的多为表面状况,消费者获得的信息有限。对于点外卖的消费者而言,获得的餐饮经营信息就更少了。 餐饮“红黑榜”是升级版“明厨亮灶”,给消费者提供了观察了解餐饮经营信息的官方“窗口”。有了餐饮“红黑榜”,消费者就可以看“榜”下菜碟。市场监管部门把亮照经营、明厨亮灶、餐具整洁、环境卫生、着装规范的餐饮经营者列入“红榜”,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把存在环境卫生差、后厨脏乱、原材料随意摆放、无“三防”设施、生熟食不分等问题的餐饮经营者通过“黑榜”曝光,向消费者提供了由监管公信力背书的餐饮经营评价信息,让消费者的知情权更丰满,心里更有底数。在此基础上,消费者选择餐饮服务会更精准,更符合食品安全需求。 餐饮“红黑榜”是一份食品安全监督榜。《食品安全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显然,餐饮“红黑榜”也体现了许可颁发、监督检查等信息,也是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一部分。监管部门发布餐饮“红黑榜”于法有据。 “红榜”对餐饮经营者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可以给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加分,提升经营者的关注度和消费流量。“黑榜”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差评”,可以给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减分,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经营者的营销情况。当然,监管部门会安排专人对上“黑榜”的餐饮经营者进行跟进监管,区别情节给予限时整改或停业整改处罚,监督问题整改到位,并通过整改前后图片对比等方式让民众直观地感受整改效果,既解决“黑榜”背后的问题,也能提振消费信心。餐饮“红黑榜”可以通过负面典型倒逼餐饮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恪守法律底线和诚信底线,规范经营行为;通过正面典型引导餐饮经营者对标法律要求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夯实细节,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经营服务规范化水平。 知情权是选择权、监督权的必要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消费者对餐饮经营知情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餐饮“红黑榜”契合了消费者的知情需求。餐饮“红黑榜”是一种有益的监督探索,具有推广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应通过全面有效的监督检查以及投诉举报受理处置来支撑餐饮“红黑榜”,确保餐饮“红黑榜”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直抵“餐饮后厨”,不止于表面,不流于形式。这样,餐饮“红黑榜”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有助于餐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