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继5月15日降准释放流动性1万亿元后,中国人民银行5月20日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与此前LPR相比,降息10个基点。 记者注意到,自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7日宣布降准降息以来,银行理财市场也迎来了一轮下调浪潮。那么,“双降”对居民投资理财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业绩比较基准争相下调 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双降”后,公积金贷款利率应声而降。LPR5月20日下调后,新发商业房贷利息支出也将节省不少。不过,在房贷人群减压的同时,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调,大额存单、理财收益也将缩水。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兴银理财、平安理财、唐山银行等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宣布调降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5月12日,兴银理财下调了4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5月16日,兴银理财再次发布了十余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公告称“综合考虑市场环境、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表现等因素,管理人拟调整本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记者注意到,与原业绩比较基准相比,最新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调40—60个基点。 除了兴银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农银理财、平安理财、东莞农商行、唐山银行等多家机构也在近十天内下调了多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对于调整的原因,农银理财在一则公告提及“近期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平安理财则称“当前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资产收益中枢较前期发生变化”。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LPR下降后,预计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降,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也将继续下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也认为,长期来看,固收类资产收益下降已是板上钉钉。未来,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走低或为大趋势。 创新理财产品提升吸引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行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不过,受季末回表、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2024年末相比下降0.81万亿元。 在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后,各理财机构如何提升产品竞争力? 王思佳表示,对于银行理财来说,更多投资者仍关注产品的收益稳健性。机构在资产配置上可适当缩短组合久期,关注确定性更高的短债投资机会。同时,银行理财可采取多元资产配置策略,通过配置一定比例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QDII等资产,降低单一类型资产的市场波动影响。总的来说,机构应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各类投资者理财需求,比如:提供多元配置策略产品,通过提升产品收益弹性,加强投资吸引力;结合市场趋势、地域特征等因素提供差异化产品,如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 除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王思佳还建议,机构可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建立收益预期,客观看待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同时,机构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产品业绩归因等服务,增强产品运作透明度,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非理性赎回现象。此外,机构还可以建立与产品实际收益挂钩的费率机制,加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客户信任感,增强客户黏性。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双降”,各理财机构也打出“双降”牌,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的同时,开启了新一轮降费,以增强产品吸引力。交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近日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例如,5月12日,交银理财宣布旗下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9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率自本月20日从0.20%/年调整为0.10%/年,为期三个月。 短债、权益理财或存投资机会 面对“双降”投资者该如何打理自身资产?对此,多家理财机构近期发布了投研观点,为老百姓的资产配置提供指引。 华夏理财称,“双降”利好资金利率中枢下行,而资金宽松对短端利好较明确,短期中短债或有较好表现。但中长期来看,资金利率的下行也会传导至长端,长债后续也可能迎来修复行情,若逢调整或是买入时机。居民在理财配置上,不妨考虑持有短债类理财,以承受较低的风险去把握流动性红利带来的机会。 农银理财表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红利+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等短债资产。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锁定当前利率高位。 招银理财也认为,本次降息对短端资产更偏利好,长端利率的走势需观察资金利率中枢是否能较前期显著下移,若资金利率中枢维持偏稳,长端或仍呈现窄幅波动的走势。同时,招银理财表示,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发布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偏暖以及稳住股市的坚定决心,极大地增强了权益市场的安全边际,权益类理财产品也将暗藏投资机遇。 董希淼表示,总体而言,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就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居民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如果投资者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产品。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首先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选择与自身理财需求相适配的产品。同时,为避免单一资产的过度投资,投资者可以加强多元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遴选不同类型产品组合投资。”王思佳说,当前多数投资者仍以配置低风险、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为主,可关注投资期限较短、申赎灵活性较高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固定收益类产品,进行日常流动性资金管理;对于长期闲置资金,可关注投资策略稳健的长期限封闭式固收类产品,挖掘资产长期价值;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定投挂钩权益类指数的理财产品,获取资本市场长期高质量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