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家居业发展趋势中,来源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家居占有重要席位,似乎打着“定制”招牌,总给人一种“质优价高”感觉。然而,其问题频出、乱象丛生,消费者权益应当如何维护?
广告宣传天花坠
温岭市民的李女士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一个月前,自己在某家具店付了一万定金定制一套衣帽间,因该店业务员推销称“年后首次活动,只预交一万定金即可享受前所未有的八折优惠”。
半个月后,李女士无意间路过该店,发现该店居然又打折“预交订金,享受七五折优惠”广告语。李女士自觉受骗,要求店家返还定金。店家解释“因店开业不满一年,优惠活动也不多,一个月前对外宣传八折优惠,确系前所未有,但此次七五折优惠是总公司提出,并无欺骗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人员耐心向李女士解释“定金”含义,经调解,由店家赠送李女士价值580元衣柜旋转镜。
橱柜计价猫腻多
橱柜是装修中最复杂项目之一,也是整体金额较高产品。日前,温岭市场监管局调解一起因橱柜计价方法而引发消费纠纷。
市民张先生花了5000元定金在某知名橱柜商行预定一款欧式橱柜,该商行业务员计算橱柜价格为4万元,张先生接受。今年3月初,张先生家厨房安好水电和瓷砖,橱柜商行却提供一份4.5万元橱柜报价。张先生质疑前后两份报价相差5000元,该商行解释称:因首份报价只包括柜体、板面和台面,未包括铰链、碗篮、调味篮和煤气包管等五金附件,最终报价多5000元。
张先生表示,商行业务员未对橱柜计价方式解释清楚,现超预算难以接受。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将橱柜成交价定为42500元。
售后服务成焦点
安装好产品,并不意味购物之旅走到终点。定制家具是个由多道工序、多个配件加工组合产品,其性能不仅取决产品本身质量,还与安装工艺有莫大关系。
作为多部件组装商品,定制家具在安装或使用中保养不当,都容易产生这样那样问题,台面断裂、柜门缝隙变大、厂家不及时维修等问题无疑给消费者生活增添许多烦恼。不少店家和厂家都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拒绝售后服务,由此引发消费纠纷屡见不鲜。
温岭市场监管局提醒选购定制家具应做到三点:一最好选用信誉度较高大品牌厂商产品,同时多看和多了解,货比三家,择优而购;二签订合同时,对家具尺寸、价格、材质及交付时间等内容详细约定,并分清“定金”与“订金”区别;三对商家提出“五年保修、终身维修”等要有书面凭证,不宜轻信口头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