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手机贴膜伤不伤眼?医生:贴膜伤害不大 蓝光膜完全没用
 
2019-10-23 09:06:03   杭州网

四川在线

给手机贴膜似乎是中国人的特别偏好,原本给手机贴膜是为了保护屏幕,怕新的手机屏摔坏、划花,但网上却有传言“手机贴膜危害大,是视力杀手”的说法,到底是真相还是谣言?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曾流芝就来说说这事。

当我们在网络上购买手机膜时,不免会发现这样的价位差别:5元高清膜,10元钢化膜,20元护眼蓝光膜,25元防偷窥膜……各种膜,各种价位,应有尽有。

这里大家不免有疑问,手机贴膜真的会伤害眼睛吗?号称能护眼的蓝光膜是否有保护作用?防偷窥膜对眼睛有伤害吗?

手机膜对眼睛影响不大

专家认为,手机贴膜的透光率一般在90%以上就对眼睛没有太大影响。市面上常见5款膜的透光率分别为:水晶钻石膜91.43%、镜面膜91.86%、高清防刮花膜91.76%、磨砂防指纹膜89.69%、防蓝光钢化膜91.92%,只有磨砂防指纹膜略低一点。但如果膜的质量不好,分子不均匀会让光不均匀,长期看眼睛会疲劳。

而贴膜势必会降低手机屏幕的光,或多或少会影响视觉效果。不仅是光,对屏幕分辨率也会产生影响,导致清晰度降低,看久了会比较费眼。

不过总的来说,贴膜对眼睛产生的附加伤害是不大的,最大的伤害还是手机本身。光源闪烁、字体太小、蓝光刺激、眼睛肌肉持续紧张……所以记得不要长时间盯着手机看哦。

蓝光膜不防蓝光

蓝光是什么?蓝光是可见光中的一种,最主要的来源是太阳光,特点是波长很短,能量高,穿透力强。

目前研究表明,在白天,蓝光对人体是有益的,它可以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反应更加敏锐;但到了晚上,这种效应就变成了危害,过多的蓝光会打乱人的正常睡眠周期,让人难以入眠。所谓的蓝光危害,即指人眼受到波长介于400—500纳米的辐射后,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产物的积聚、眼部血管增生等。

研究表明:防蓝光产品在有效性上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防蓝光产品采用透明材料,一般来说也只能阻挡约一半的蓝光危害。只有采用针对性过滤蓝紫光的有色材料,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材料会导致屏幕或眼镜加上一层黄色滤镜,实际使用中会造成不便,对儿童的视力发育也有影响。

因此,电脑和手机屏幕虽然会发出蓝光,但非常微弱,没有证据显示这些蓝光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所以不用担心。而用防蓝光的产品对改善视力、缓解视疲劳、提高睡眠质量、保护眼底黄斑的效果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什么蓝光膜、蓝光眼镜统统没用!只是一些心理安慰罢了。

防偷窥膜可能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据悉,目前防窥膜主要采用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手机贴上防窥膜后,人一般能够在正面90°下清晰观看屏幕显示内容,左右小于45°的侧面则无法看到显示内容,但来自上下方向的视线依然能看清屏幕,即只防左右,不防上下。

防窥膜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窥作用,但它还有副作用!贴上防窥膜后,即便正面观看,也会因为光线透过率的原因导致人眼捕捉屏幕所发出的光线较不贴膜的情况少,因此看起来屏幕较暗。屏幕过暗分辨困难,易造成眼睛疲劳。长此以往,可能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有的人表示,贴了手机膜玩手机出现头晕现象,原因并不在膜,而在使用手机的方式上。错误的使用手机,比如屏幕太暗、低头玩手机、在晃动剧烈的地方看手机……

不舒服的症状主要是人们盯着手机屏幕的时间太长导致的视疲劳引起的。大多数人在看屏幕时眨眼的次数会不自觉的减少,导致视疲劳和眼睛干涩。而长期低头压迫颈椎或是在地铁、公交上长时间看手机,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头晕,和手机膜毫无关系!

医生支招

使用手机时如何减少伤眼

如何才能减少手机对眼的伤害?专家认为,一是屏幕前约25英寸(手臂长度)。二是调整屏幕,以稍向下凝视的角度最佳,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眼球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避免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干涩。三是每隔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远处的物体20秒。四是当你的眼睛干燥时,可以尝试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降低泪液蒸发的速度,并使用人工泪液。五是如果屏幕比周围的光线明亮多了,那么你的眼睛必须更加努力才能看清楚,所以建议看电脑或者手机的时候不要关灯。六是如果想尽量减少电子屏幕蓝光对睡眠的影响,可以把电脑屏幕或者手机调整到夜间模式,当然,良好的睡眠习惯,本就不该包含睡前看手机。(据川报观察 记者 石小宏)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