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综合 随着人们对手机依赖性的增强,“电量焦虑症”也越来越普遍。许多人看到手机屏幕右上角的“电池”变红,就会不由得紧张起来,疯狂寻找“救命稻草”——充电宝。 正是看到这种需求,共享充电宝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并迅速收获大批用户。然而,当消费者养成使用习惯,共享充电宝却悄悄涨价了。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4元/小时,24小时封顶价从20元涨到40元…… 不少消费者直呼“用不起”。 记者在杭州武林商圈的一家餐饮店中,尝试租借了一只充电宝,发现价格是1.5元/半小时。 普遍4元/小时、最高40元/24小时 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自购充电宝 3月9日中午11点过,成都春熙路某商场内,张女士正在扫码租借充电宝,“出门一般不带充电宝,又离不开手机,没电了只能借。”作为共享充电宝的忠实用户,她很早就发现了租借费用的变化:“最开始每小时只要一块钱,现在涨到三四块,我还扫过6块钱一小时的,确实有点贵了。” 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3月8日两次租借充电宝的经历。中午在商场吃饭时,她先以4元/小时的价格借了一次;下午去医院看病,手机又没电了,只能再花6元借一次,“借了两次都没把电充满,4块钱连50%的电都充不到。” 杨女士也发现共享充电宝涨价了。9日中午1点过,成都市二医院门口,她正在用自带的充电宝给手机充电。 “我以前几乎每天都要租借,就是因为涨价了才买了充电宝。”她说,“涨价后每小时租借费少则三四块,多的要五六块,平均每天要花6到10块钱给手机充电,一旦忘记还,十几二十块就没了,两次就够买个充电宝了。我手上这个才50块。” 网民们也纷纷吐槽共享充电宝涨价: 最可怕的是,你去还的时候,找不到空槽 贵的离谱了,40块钱可以买一个了。 上次用小电不到两小时六块钱原来人家是按半小时收费,半小时1.5元 前天我逛商场2块钱半小时,翻倍涨价真的离谱 一边用一边小心地看着时间 离消失不远了 在某酒店半小时三块,哭晕 在广州,市民吴先生说,自己已经很久没使用过共享充电宝了。“之前经常出门忘带充电宝,手机又费电,所以租用共享充电宝很频繁。后来随着费用提高,归还有时也并不方便,所以我让自己养成了随身携带充电宝的习惯。” 记者发现,同一品牌不同场所计费标准不同。目前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一般区域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影院、酒吧等区域为2.5元/半小时,人流量较大的景区、高铁站等区域价格略有上浮,为4元/半小时。 共享产品多会经历涨价阶段 消费者边吐槽边使用 以低价占领市场后突然涨价,似乎是共享产品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共享单车为例,起步价从最初的1元提高到1.5元,现在骑一次往往要两三元,网友吐槽“比坐公交还要贵”。 然而,就算共享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许多消费者仍会持续使用。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忘记给自己的充电宝充电,而且觉得太重懒得带,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只能租借充电宝。“以后会尽量选择便宜的,如果只有贵的也没办法,再贵还是会用。”她说。 杨女士虽然已经买了充电宝,也没有完全放弃共享充电宝。“我经常丢充电宝,现在这个不知道是第几个了。”她说,“现在吃饭、坐地铁都要用手机,如果电量掉到10%,可能连家都回不了,这时候就必须借。” 不过她也表示,如果价格涨得太离谱,共享充电宝可能还是会被像她这样的年轻消费者淘汰。 杭州“3电1兽1团“的价格如何 怪兽充电或赴美上市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 目前,覆盖杭州市场的充电宝主要是“3电1兽1团”: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和美团。 据此前报道,在西湖银泰百货的A区一楼入口处,摆放着一台怪兽充电宝的机器。手机扫码后可以看到机器屏幕跳出了“2元/30分钟、5分钟内免费、每24小时封顶30元”的价格显示。 西溪龙湖天街商场的中庭则放着一台街电机器,这里的价格是“2元/30分钟、每24小时30元封顶”。不过,和怪兽充电宝不同的是,街电充电宝是即时计费。 西溪龙湖天街附近有一些做麻辣烫、手工面的小吃店,收银台上也放着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价格大概是:美团、小电充电宝的价格是1.5元/30分钟,来电充电宝的价格是2元/小时(也就是1元/30分钟)。 去年,杭州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价格基本都调高到了1.5元/半小时;今年更是普遍调高到了2元/半小时。正如怪兽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在使用共享充电宝频率颇高的火车站、机场、夜场、KTV等场景中,每小时5元、6元甚至8元,也很是常见。 近日,有消息称,企业怪兽充电正在与花旗、中金、华兴资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计划募资3亿美元,或在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冲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与此同时,另一家共享充电宝服务商小电科技已放出上市消息。据浙江证监局官网显示,2020年6月29日,小电科技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创业板上市。共享充电宝第一股花落谁家,尚未见分晓。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69.2亿元。随着这一市场用户的不断增长,刚需地位的稳固及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其交易规模自2021年将持续保持40%-80%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24年达到500亿元。 此前,“三电一兽”多名负责人透露自身已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据业内相关人士测算,如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单价再度增加,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可能超过 60%。 早在2019年,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已相继宣布实现盈亏平衡和开始赢利,但为何收费标准却越来越高了? 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负责人说,除了收入增加、现金回报更高等因素外,高流量业务也是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率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客运量大的酒吧,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0000元。对此,业内认为,除融资之外,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形成自身的造血模式,涨价趋势不可避免。“当然,这种涨价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溢价幅度太大,则会导致市场供需之间出现矛盾,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长期来看还有待观察。共享充电行业几家头部平台从运营模式到产品大同小异,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差异化。 此外,快充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需求。包括OPPO、小米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快充技术,其中OPPO甚至亮出了史无前例的125W快充技术,被业内人士视为“智能手机迈入百瓦快充的第一步”;另外,各大手机厂商在电池容量上也下了很大功夫,4000毫安基本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一旦该领域出现突破性进步,例如以更小的体积实现更大的容量,搭配成熟的快充技术,用电焦虑即会得到缓解,对于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也就随之下行。杭州日报综合(整理:蒋波)封面新闻、广州日报、都市快报、网友评论 |